家有夜啼郎 “食疗+按摩”促安睡
编辑:Jade 出处: 妈妈网
小宝宝白天能吃能睡,活泼好动,可晚上入睡后,就时不时地惊醒啼哭,日日如是……这样的情景,估计当妈的十有八九都曾经历过。宝宝月龄小时(0-3个月),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昼夜还没有调整过来,偶有夜啼一般属正常现象。可随着宝宝长大,夜啼的现象却愈演愈烈,这就要引起重视了。引起宝宝夜啼的原因其实是有多方面的,

  食疗+按摩,双管齐下可安神

  宝宝夜啼,根据其诱发原因,主要可分为脾胃虚寒型、乳食积滞型、心经积热型和惊骇恐惧型四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夜啼,其治疗护理的方法又不一样。小编今天将中西结合,教你从食疗和按摩两个方面“对付”宝宝夜啼这个难缠的问题。

  一、脾胃虚寒型夜啼

  【原因】脾胃虚寒型夜啼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宝宝脾胃功能不好,引起消化不良,肚子不舒服,导致了宝宝睡不安宁。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脾是人体器官的根基,脾不好会直接影响其他器官。而偏偏宝宝的脾功能又不完善,还特别“挑剔”,喜欢温热而不爱寒凉。如果宝宝吃了寒凉、生冷的食物,会顺带把寒邪带入到胃肠道和脾。夜间阴寒,让脾胃里的寒邪之气凝滞,宝宝气血不畅,就会引起腹痛啼哭。

  【诊断】如何判断宝宝的夜啼是否属于脾胃虚寒型?这一类型的宝宝尤其喜欢趴着睡,因为这样能够缓解腹部的不适。而宝宝夜哭的时候,往往弓着腰哭,家长给他轻轻按摩腹部能够缓解。这些宝宝平时面色比较青白,手脚冰凉,胃口差吃得少,大便稀薄,看他的舌头可见呈淡红色,舌苔薄而白。

  【食疗方】

  1、红枣小米粥:取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

  2、莲子山药粥:取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

  3、常吃:山药、枸杞、当归等温脾散寒的食物;忌吃:西瓜、梨、冬瓜、生萝卜、冷饮、凉茶等寒凉性质食物。

  【按摩法】

  1、让宝宝俯卧,在其腰部快速搓热,将掌心按在宝宝的命门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1分钟。反复操作3-6次。

  2、让宝宝俯卧,沿着其腰背部正中的督脉,从下而上提捏。反复操作3-6次,按摩到宝宝皮肤出现潮红为宜。

  3、让宝宝仰卧,家长搓热掌心,按在宝宝的神厥穴(即肚脐的位置)1分钟。

  4、家长右手中指指腹用适当的力度按揉宝宝的小天心穴(手掌根部两块手掌肌肉隆起的交接处)3-6分钟,再从指尖往里按揉宝宝的补脾经穴(大拇指外侧)3-6分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