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牙晚是因为没有补钙?

编辑:静渝

  疑问解析

  长牙与发烧无必然联系

  孩子出牙前后会比较烦躁,有时还会发烧,该如何处理?

  黄晶:长牙这个过程,对身体是一个刺激,是一个挑战,尤其是牙齿快长出来、突破牙龈的那个阶段,很不舒服,所以孩子会烦躁,有时还会发烧。但并不是长牙导致了发烧。如果发烧了,不要轻易吃抗生素,有些抗生素如四环素,对牙齿是有一定影响的。不管是为什么发烧,就按发烧去处理,不要因为在长牙前后,就进行特殊处理。治疗发烧,而不是长牙。

  吴南:孩子出牙时,是口腔环境变化比较大的一个过程。一旦出牙之后,如果刷牙刷得不好,没有注意做好口腔清洁,出牙局部容易有菌斑、牙垢等脏东西,就可能造成牙龈的局部发炎。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同时感冒了,就会有发烧、牙龈红肿等症状出现。从治疗上讲,主要是治疗原发病,保持口腔清洁。

  啃咬磨牙可缓解出牙不适

  出牙前后有什么征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帮助出牙?

  吴南:快出牙的时候,一般口水比较多,孩子喜欢咬东西,这种现象在第一颗牙萌出的时候最明显。牙陆续长出来后,这种状况就慢慢没有了。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吃磨牙饼干,让孩子啃咬,以缓解不适。从出牙前开始,家长就应该给宝宝刷牙,可以用纱布裹在手上,伸进孩子嘴里,清洁牙床,就像按摩一样。最好每天晚上睡前有一个刷牙的时间,跟他玩一下,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出牙之后,就可以换成指套牙刷,或者继续用纱布,给小牙就做清洁。指套牙刷一般只能用到一岁多,之后就要换幼儿用的小牙刷。从家长帮助刷牙逐渐过渡到孩子自己刷牙后家长检查,最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这对于孩子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保护牙齿,1岁左右应断奶

  老人常说孩子长牙后,就该断奶了,这是否有科学依据?

  黄晶:白天,口腔中有很多口水,可以压制细菌的繁殖,防止蛀牙。另外舌头一直在动,像是一个天然的刷子。可是晚上一睡觉,口内也干燥了,舌头也不动了,牙齿如果不干净,坏的速度很惊人。很多小孩子,才两三岁,牙齿烂得一塌糊涂,有一个说法叫“奶瓶牙”,就是说晚上抱着奶瓶睡觉。

  吴南:睡前喝奶和夜奶这两个习惯,对牙齿的影响是很大的。坏牙比较严重的小朋友,基本上都和这种不良习惯有关。因为无论是母乳还是奶粉,都含糖,都会导致虫牙。对于乳牙,再一个影响比较大的是奶瓶的喂养时间过长。长时间的奶瓶喂养,甚至可能会对牙齿咬合关系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孩子的牙齿“地包天”,就和长时间使用奶瓶有关。建议1岁左右就应该断奶,是从保护牙齿的角度来讲的。不管是母乳,还是奶瓶,都应该在1岁左右逐渐断掉。如果暂时断不了,刷牙是惟一的补救措施。晚上喝完奶后,让孩子再醒一会儿,给他刷牙,刷完牙再让他睡觉。一般来说,3岁以内,最好每天坚持一次;3岁之后,可以早晚刷两次牙。

  提醒

  秋梨膏易 引发蛀牙

  饮食中对牙齿很不好的就是甜水。这里的甜水范围非常广,包括市售果汁、饮料、碳酸饮料、家长自己鲜榨的果汁等。从医生的角度来说,孩子喝水,就是喝白开水,什么都不要加。如果要加果汁、水果,尽量定时吃,减少吃零食的次数,这样对孩子的牙齿比较好。另外,国内孩子比较常喝、但对牙齿不好的是秋梨膏。孩子咳嗽,嗓子不好时,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喝秋梨膏,甚至平常当水喝。从牙医的角度看,把秋梨膏当做药喝是没问题的,一天两、三次,最好和吃饭一起;但如果当水喝就很不好,因为秋梨膏黏性大,甜度又高,很容易引起蛀牙。

  磕伤牙齿 应尽快就医

  出乳牙时,小孩正在学爬学走,因磕碰造成乳牙损伤的情况在所难免。吴南表示,如果孩子磕了牙齿,应当赶紧到医院处理,比如磕歪了,可以及时复位、固定。如果未能及时来医院,牙齿能保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3岁以下的孩子,几乎不可能配合治疗,因此常采用束缚治疗和全麻治疗。全麻治疗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一次治疗所有的病牙,对于有残疾或低龄的孩子,是一种治疗选择。不过全麻并不能代替日常的口腔保健,刷牙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更重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