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改变的命运--疫苗接种后遗症如何避免?

编辑:Lucy | 出处: 妈妈网

  我国婴儿疫苗生产管理机制相对落后

  中国有近40家疫苗生产企业,能生产预防27种疾病的46种疫苗,是全球最大的疫苗消费国,但还远远称不上强国,这是因为我国开发的品种大多为单价疫苗、减毒活疫苗等传统疫苗品种,而国外上市的疫苗多以联苗、灭活等新型疫苗为主。国产疫苗在产能和关键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

  除了技术落后外,许多国产疫苗的质量也不达标,监管部门缺少对疫苗大规模上市后的系统评价。在疫苗的冷链运输保存环节也存在隐患,在国际上,对疫苗的运输和保持都有一套严格到苛刻的标准,而我国疫苗在流通环节中最少要经过八个节点,但由于监管不到位,疫苗在从出厂后到地方诊所医院,尤其是到了偏远的县乡一级,根本得不到保障。

  警钟长鸣,悲剧却不断发生,作为个体的孩子和家庭成为接种婴儿疫苗所有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接种次数越多患上疫苗后遗症的风险越大

  疫苗事件增多,直接原因是疫苗接种数量和接种剂次的增加。接种疫苗出事的概率尽管非常低,但因为目前我国疫苗接种数量很大,小概率事件导致的绝对数肯定会随之增加。以偶合症为例,偶合症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但是最容易出现,也最容易造成民众误解。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疫苗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发生的偶合率越大。

  为了减少儿童接种疫苗时偶合症的发生,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家长应带孩子到政府部门认定的合格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在接种前应向接种人员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便工作人员判断是否可以接种。如发现接种后出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咨询接种工作人员,必要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正确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