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补微量元素伤害孩子免疫力

编辑:ouyangyin

  龋齿 从小培养刷牙好习惯

  龋齿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多发病,儿童龋齿发病年龄早,乳牙刚萌出就可能患龋齿,而且进展快,有些2岁的幼儿牙齿还没长全就全口牙齿龋坏。

  乳牙牙齿钙化度低,抗酸能力差,牙间隙大容易造成食物滞留,而且儿童的睡眠时间长,饮食以粘、软、甜食为主,精细的食物更容易粘在牙齿上。再加上儿童年龄小,口腔卫生差,不能很好刷牙。另外,乳牙龋齿疼痛症状不明显,家长很容易忽视。还有的家长认为乳牙最终要换成恒牙没有必要治疗。这些因素都造成儿童易患龋齿,患龋率居高不下。

  要预防龋齿,首先要控制饮食,少吃高含糖饮食如各种蛋糕、巧克力、奶糖等,教育孩子不要吃零食尤其不要在临睡前吃东西。吃糖后应该漱口刷牙尽量减少糖在牙齿上滞留的时间。

  家长还应该培养孩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保障儿童口腔健康,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营养不良 孩子情绪异常是信号

  营养不良大多有迹可循,因此家长需警惕孩子的早期信号,情绪异常即为信号之一。

  家长不妨从调整饮食和教育儿童改正不良饮食习惯入手。如果孩子长期情绪多变,爱激动、喜吵闹或性情暴躁等,应考虑是否是甜食吃得过多,此时应限制孩子糖摄入量。如果孩子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等,则可能是体内缺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素,可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以及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如果孩子经常忧心忡忡、惊恐不安或健忘,可能是缺乏B族维生素,可适当在饮食中补充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品。如果孩子夜间常手脚抽筋、磨牙,则很大可能是缺钙;如果孩子有异食癖,则多为缺锌、锰等微量元素所致。

  贫血 肉和蔬菜搭配着吃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儿童智力发育滞后和行为异常改变,婴幼儿时期发生的缺铁性贫血,甚至会导致不可逆的损害。

  专家指出,如今的孩子贫血大都是由于家长的喂养方法不合理造成的,贫血的孩子大多症状较轻,食补即可纠正。一般来说,肝、血、豆类、肉类(牛肉、羊肉、鱼肉等)、绿叶蔬菜、杏、桃中含铁比较多,绿叶蔬菜、肝、肾、酵母中叶酸含量较多。

  很多妈妈认为蛋黄和瘦肉中含铁最多,所以让孩子大量吃肉,却不注重吃蔬菜水果。但蛋黄、瘦肉中所含铁多为三价铁,不易被吸收,多数都会被排泄掉。三价铁只有在存在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的情况下,才能转化成二价铁被人体吸收,而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在蔬菜水果中含量最多,因此,让孩子吃肉的同时也相应地多吃些菜和水果。

  肥胖 少吃垃圾食品多运动

  一味让孩子多吃、吃好,再加上居住楼房,孩子活动空间少,运动不够,导致“小胖墩”越来越多。

  专家提醒,要防止孩子肥胖,首先,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多吃低脂、高纤维食品,如粗粮、蔬菜等,健康饮食,避免垃圾食品与过度喂养。

  其次,通过增加活动量以增加热量的消耗,是预防肥胖的一个重要措施,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此外,还要定期帮助孩子检测体重,发现体重增加过快时,则应引起重视,及时调整。

  视力异常 户外活动取代看动画片

  小儿视力异常,要依赖家长仔细的观察才能够发现。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视物姿势,如果小儿看书、玩玩具、看电视时常常靠得很近或歪着头看东西,或是眯起眼睛看东西,则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视力异常。

  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少、营养过剩及看电视、玩电脑时间过长等不良用眼习惯是导致幼儿视力异常的主要诱因。专家提醒,家长应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多吃红色蔬菜。孩子看电视应距电视机2米以上;看电视的时间以30分钟为宜;电视机应放在墙壁前略低于眼睛的位置。

  听力异常 早发现矫正效果好

  由于孩子不会表达,一些没有给孩子做听力筛查的家长,通常要在孩子2岁左右才会发现孩子有无听力语言障碍,而这时候已经错过语言和听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孩子康复的机会很小。

  听力保护要从小抓起,尽量不带婴儿到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远离或避免燃放大型烟花爆竹;尽量少用随身听,预防噪声性耳聋;家长别用发夹、耳勺等给孩子挖耳,避免意外伤害损伤听力。

  另外,当孩子经常侧着脸和人说话、说话时非常注意对方口型、说话声音很大、经常要求别人重复所说的话等现象时,可能是孩子听力异常的表现,家长需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