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你是“讨好型”妈妈吗?

编辑:Lucy | 出处: 妈妈网

  怎样用不讨好的姿态和孩子相处?

  觉察到自己的讨好姿态,也看到它对孩子的影响后,接下来就需要我们把对自我忽略的部分补上了。也就是说,当我们遭遇压力,习惯性地要自我牺牲和压抑时,提醒自己要更多地和“自己”在一起,问一问:“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我需要什么?要想照顾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可以做点什么?”


你是讨好型妈妈吗?

  以上文中测试题4的场景(孩子不肯从旋转木马上下来)为例,健康的沟通过程可以是:

  妈妈看到了孩子想继续坐旋转木马的愿望,同时也看到自己不想满足孩子的考虑。然后,妈妈可以允许自己做一个决定:拒绝他,把他抱下来!孩子被抱下来,不能继续坐木马,并不意味着他一定会感觉被伤害,这取决于妈妈拒绝他时的态度和方式,以及事后孩子哭闹时,妈妈的安抚。孩子最抗拒的,并不是被拒绝继续坐木马的要求,而是妈妈拒绝他时带着指责、焦虑、不高兴。

  所以,我们可以试着揣摩一下,把孩子抱下来时最好能传递这样的信息:“妈妈知道你还想玩,但我们必须走了。妈妈并不觉得这个要求过分,更不是你这个人有问题,仅仅是,这件事情现在必须结束。”这些信息可以直接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真的这样想时,所有的肢体语言、眼神、表情、抱他的力度都会让孩子接收到正确的信息。

  从这个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讨好意味着,照顾自己,也照顾孩子。这绝不是鼓励妈妈走到另一个极端——在意自己,忽略孩子。

  至于如何给孩子设定“照顾自己,也照顾孩子”的行为界限,比如“再玩一次”还是“立刻就走”?是“8点睡觉”还是“9点睡觉”?这需要妈妈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做一个最终决定。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坚持这个界限时,既坚定,又温和。所谓的坚定,是我知道界限在哪里,我有我的坚持和原则,其中当然包括照顾自己的部分。而温和则是为了照顾孩子,通过温和的方式,让孩子知道,我对他这个人是爱的,是接纳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