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疑似死婴后续:什么是偶合症死亡?

编辑:zhangyanjun

  【如何预防接种疫苗后的偶合症?】

  不少妈妈都紧张了:疫苗不能不接种,但接种了又怕有不良反应,该怎么办呢?其实,预防偶合症的主要措施为严格掌握预防接种的禁忌症。目前除接种狂犬病疫苗外,接种其他任何一种疫苗都有禁忌症。家长除了需要了解疫苗的禁忌症外,还需要留意孩子的日常情况,并真实的提供给医务人员参考。比如小明是个癫痫患儿,妈妈带他去接种甲流疫苗时怕医生不给种,就隐瞒了病史。没想到,接种后还没走出接种点,小明癫痫就发作了。那小明就可能是预防接种偶合癫痫发作。所以,预防偶合症,家长的配合和对宝宝的了解非常重要。以下信息家长一定要了解清楚:

  ①凡有发热、特别是高热的宝宝,或伴有明显全身不适的急性症状;1周内严重腹泻的宝宝也应推迟接种;

  ②有过敏体质的宝宝,如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某些药物、食物特别是以往免疫接种发生过敏反应的儿童,家长必须向医务人员说明,属于含有过敏原的疫苗不予接种,不含过敏原的疫苗可以考虑接种。所以,有家族过敏史的家长要注意向医务人员交代清楚。

  ③各类免疫缺陷症人群、恶性肿瘤(白血症、淋巴瘤)以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代谢类药物等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应避免接种各类减毒活疫苗。

  ④既往接种后有严重不良反应者,如接种后发生过敏反应、虚脱或休克非热性惊厥史等不良反应者,应避免再次接种同种疫苗。家长也应牢记宝宝对什么过敏。

  ⑤患有神经系统疾患,如癫痫、脑病、脑炎后遗症抽搐、惊厥等疾患的应避免接种乙脑疫苗、流脑疫苗及含有百日咳抗原的制剂。

  ⑥重症慢性病病人: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功能不全、急慢性肾脏病变、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造血系统疾病、活动性风湿病、严重化脓性皮肤病等病人。这些慢性疾病在新生儿中往往容易被漏诊,家长应尤为注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