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二:抗生素对身体不好,尽量避免用抗生素
妈妈网网友“熊妈”:我家小熊4个多月,前一阵子不小心感冒了。我知道这么小的宝宝用抗生素不好,因此看病时要求医生不要开抗生素。但医生还是开了抗生素冲剂,说这个比较有效。我只能遵医嘱,回家后给小熊喝了三次那个抗生素冲剂。但之后就没给他继续吃抗生素了,害怕吃久了对抗生素产生抗体,用其它的药物代替了。唉,为什么医生就是喜欢开抗生素呢?
小编有话:因为抗生素不能滥用,所以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抗生素的确不能滥用,因为若抗生素使用过多,人体内的细菌就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因此必须不断加重抗生素剂量才能产生效果。而且,若宝宝并非由于细菌性原因导致的感冒,使用抗生素治疗也没有效果。这并不代表抗生素很可怕要少用,或者用两天等病情有好转了,就赶快停掉。
抗生素不能滥用,也不能过早使用。致病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的过程在医学上叫做“压力抵抗”,在致病菌被清剿前过早停用抗生素,相当于给致病菌留下机会变异反弹,从而使得抗生素对它不再具有杀伤性。抗生素去对抗细菌性疾病,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通常不是一两次剂量就能起效的,常规起效大概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起效之后,它还需要持续地抵制这个细菌,大概需要3-5天的时间。对于身体不同部位的细菌感染,可能需要的治疗时间更长。
抗生素需针对细菌性感冒使用,而一旦开始使用,就应该遵照医嘱、足量使用。因为若中途停止使用抗生素,有的细菌可能只是被抑制并没有被杀死。在停药的过程中,它刚好就获得了更强的变异能力,产生了耐药菌株。下次再用抗生素的时候,这个抗生素对它就不起作用了。所以,宝宝的感冒不仅没治好,可能还会变得更严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旦使用了抗生素,就一定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地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