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陷入甜的陷阱 宝宝食品的健康“蜜”方

编辑:静渝

  营养品首选无味或淡奶味

  婴儿除了口味喜甜外,对药品或营养品的特殊味道(苦味/辛味/药味/腥味……)尤其反感。因此,不难发现市售的不少婴儿营养品都会用水果味、甜味、特殊风味来掩盖产品本身的口味,让宝宝更容易接受,但久而久之,会影响宝宝味蕾的正常发育。

  1岁以内的宝宝应首选无味或淡奶味的营养品,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宝宝味蕾的刺激性,避免影响味蕾的正常发育。

  对于宝宝不肯吃药品、营养品的情况,妈妈们还可以借助喂药工具把药液送进宝宝的嘴里,然后再给宝宝喝清水冲淡口中的不良味道。

营养品首选无味

  婴儿辅食 加糖加盐都是错

  会在宝宝的辅食中加调料的妈妈,相信不在少数,不论是加糖还是加盐都是错的。婴儿期是味蕾发育的关键时期,宝宝对于各种味道都非常敏感。太早给宝宝尝试重口味,会破坏他的味觉和味感。

  1岁以下的宝宝,无需在辅食中添加调味料,清淡原味最好。宝宝摄入糖分过多,除了会养成偏食习惯,还有肥胖症的潜在风险;宝宝摄入盐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更容易诱发疾病。

  宝宝添加辅食,口味选择的先后次序很讲究。虽然市售的婴儿米粉产品口味多样,但妈妈可不能按喜好乱挑。应遵循“原味—>单一口味—>复合口味”的原则;先果蔬类口味后肉类口味。重点是,不需要额外再加调味料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