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饥饿性啼哭:哭声带有乞求感,声音由小到大,很有节奏;妈妈用手触碰宝宝的面颊或小嘴,宝宝会马上扭转头,张开小嘴找东西吃,还会吸吮妈妈手指;如果妈妈把手拿开,没有给喂奶,宝宝会哭得更厉害。
表达意思:我饿了,还不给我喂奶!
妈妈举措:宝宝饿啦,妈妈应赶紧给宝宝喂奶。只要一给奶吃,宝宝的哭声会立即停止。
3、口渴性啼哭:宝宝嘴唇发干,时不时地伸出小舌头舔嘴唇,而且显得很烦躁,身体扭动不安。
表达意思:我渴了,快给我喝点水!
妈妈举措:马上给宝宝喂水,喂了水后宝宝立刻就不哭了。
4、喂得太饱啼哭:大多发生在喂奶后,宝宝哭声尖,同时乱蹬两条小腿;如果妈妈不小心碰到宝宝的鼓胀的小肚子,或者把宝宝抱起时,宝宝会哭得更厉害,嘴里往外吐奶或溢奶,甚至出现呕吐现象。
表达意思:给我喂得太多了,我的小肚肚好胀啊!
妈妈举措:妈妈先别急,这时不必马上哄宝宝,哭可促进宝宝消化,一会就好啦。
5、尿布湿了啼哭:哭声不太大,且哭时没有眼泪,两条小腿一个劲地蹬,大多发生在睡醒或吃奶后,样子别扭难受。
表达意思:我尿湿了,PP湿湿的好难受,快给我换尿布啦!
妈妈举措:马上给宝宝换尿布,等宝宝感觉到新尿布干爽透气的感觉,自然就不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