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4:使用抗生素好得快
宝宝感冒误区
正解:抗生素不能缩短病程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感冒时服用抗生素好得快。郑菊映说,如果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然而,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曾彩芳也认为,抗生素对病毒基本无效。而且,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多,变异快,因此很难确定引起感冒的病毒,而且目前也很少有针对哪一类感冒病毒特别有效 的含有抗病毒成分的制剂,相反还有可能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抗生素并不能预防感冒,也无法缩短病程,滥用抗生素只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抗菌药物必须在 医生指导下应用。
误区5:服药物“几药齐下”
正解:忌用1种以上药物
曾彩芳说,不少家长在给孩子 使用感冒药物时喜欢“几管齐下”,甚至使用成人药品。其实,因小儿出于生长发育阶段,脏器功能未完善,同一药物在小儿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与 成人有很大差异,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因此,不要给6岁以下儿童使用OTC(非处方药)类感冒咳嗽药;大于6岁的儿童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指导用药(包括剂 量和疗程),如果药品包装中有量具请使用。不要给儿童服用标签上注明只适用于成人的药品。
她特别指出,感冒咳嗽药常含有多种成分,重复使用有相同成分的复方制剂会导致过量。因此,千万不要给儿童使用1种以上的感冒咳嗽药。
误区6:服用中成药更安全
正解:毒性大的中成药别用
曾彩芳说,很多专家误以为,给孩子服用中成药更安全。事实并非如此。她说,对于含有较大毒副作用的中成药,或者含有对小儿有特殊毒副作用的中成药,除没 有其他治疗药物或方法的疾病必须使用外,其他情况下,最好不要给儿童使用。如果要使用中成药,最好直接选用儿童专用药,非儿童专用中成药,应结合具体病 情,在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儿童年龄与体重选择相应药量。“而且,儿童患者使用中成药的剂型应尽量采取口服或外用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 剂,”她还提醒,根据中成药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今日出版的《美食导报》19版“食疗餐单”中,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营养科主任谭荣韶医生将为读者解读儿童热感冒的食疗要点,并制定“儿童热感食疗防治一周餐单”。
小儿易患感冒四大原因
曾彩芳说,小儿易患感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免疫功能不健全。婴幼儿的机体免疫力还没有健全,抵御外界侵袭能力较差,因此容易导致感冒。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免疫能力的增强,感冒的频率自然会逐渐减少。
2.冷热交替频繁。当季节交替,天气变化莫测,冷热交替频繁时,各种细菌和病毒活跃,儿童稚嫩的呼吸道就容易被感染。
3.营养结构不合理。如今肥胖儿越来越多,挑食偏食的孩子看似强壮,但过量的蛋白质、脂肪使营养结构不合理,多种微量元素缺乏,引起孩子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容易感染。
4.日常护理不当。独生子女过度保护,辅食添加不合理,孩子太干净,冬季穿衣过多,孩子挑食偏食严重,被动吸烟,滥用抗生素等。
小儿感冒中成药
轻微喷嚏、流涕:保婴丹、牛磺酸颗粒、猴枣散、小儿感冒颗粒等;
感冒发热:双黄连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颗粒、牛磺酸颗粒、保婴丹;
感冒咳嗽、有痰:小儿清肺口服液、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止咳糖浆、清宣止咳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等;
发热、扁桃体炎:小儿咽扁冲剂等;
舌苔厚、内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儿七星茶、小儿七珍丹等;
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婴儿健脾散、醒脾养儿颗粒、小儿七星茶等;
积食、厌食、消化不良:四磨汤、小儿化食丸、小儿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导赤丸、婴儿健脾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