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知道喂养吃不仅与营养有关

编辑:晓阳

  看他一个人待在漆黑的客厅里,妈妈真的好心疼,把他抱回屋,可是小家伙还不肯,说:“宝宝没有喝药,不回屋睡啦。”妈妈哄了他半天,他才肯跟妈妈回屋睡。

  后来妈妈想了个好办法,告诉宝宝药是奥特曼的能量,要到肚子里去打败怪兽的。问宝宝:“你是帮奥特曼呢?还是帮怪兽呢?你说药苦不要喝,可是奥特曼等着能量呢。”结果宝宝就大义凛然地主动喝药了。

  场景三:睿宝味觉比较敏感,喜欢吃干粉,所有的食物,包括奶粉,都是直接拿来吃。方式是把小手指在奶粉桶里捅一下,再舔沾在手指上的奶粉,或者把奶粉撒在小碟子里,用小舌头舔着吃。妈妈则坦然告诉宝宝(让宝宝自己选择):这么吃可以,但是吃完必须喝一定量的水,否则就会上火,鼻子出血哦。

  母婴俱乐部聚会的时候讨论这个案例,心灵指导师说:“这是一个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过程,或者叫控制与反控制,再控制与再反控制的过程。很小的宝宝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社会规则与思维方式,家长应把握好这个与宝宝斗智斗勇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很重要。我们首先要知道,宝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这类宝宝一般味蕾比较发达,又处在好奇心重的口唇期,用嘴巴感觉、接触世界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宝宝在品尝原汁原味食物的过程中,会不断刺激脑细胞发育,并且有数据表明,这种味觉上不同的刺激对智商和情商的发育大有裨益。

  场景四:果果还没长磨牙,每次咀嚼虾皮很费劲,而且常常吃都能灵活地把它分辨并吐出来,弄得妈妈面对果果发育超前的味觉和小舌头的灵敏度哭笑不得。但虾皮可是食物补钙的龙头老大啊,聪明的妈妈把无盐的淡虾皮晒干粉碎成末,与西葫芦面粉鸡蛋搅拌在一起,烙成软饼,果果便欣然接受了。

  当宝宝开始主动要求添加辅食的时候,家长需要关注宝宝对食物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主动性和适应性等,宝宝会在这种吃的过程,或者叫做玩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社会意识。能够关注这一点的家长,在宝宝奶和辅食转换的时候、饮食结构调整的时候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而多数家长只注重结果,一味地强迫宝宝接受自己的意志,而忽略掉宝宝最需要的发育过程,导致宝宝偏食、厌食,对食物产生抗拒心理,甚至因营养摄入不足导致免疫力低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