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叫做“鸡蛋黄”!
童言无忌
妈网网友“CH2006”分享:
上个月开始,儿子已经会说爸爸的全名了,可是我的名字他只记得前后的字,中间的字总漏掉了。于是我就解释给他听:“黄,鸡蛋黄的黄;人(仁,同音)好多人的人;爱,我爱洗手的爱。”结果,我现在问他:“妈妈叫什么名字?”答:“鸡蛋黄。”晕倒了。
今天还发生了更好笑的事情,家公家婆知道航航叫我“鸡蛋黄”之后,就有意要取笑我,问他:“航航,妈妈叫什么名字?”(因为平时他们从来不问航航我的名字,只问他爸爸的名字的。)
航航答:“ZMM(老公的名字)”。他们又问:“那爸爸呢?”答:“也是ZMM”。
小编视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年幼的孩子童真、率真却令人发笑的无忌童言。成人听了以后会觉得孩子天真可爱,在嗔怪之余大笑一通。其实这无忌童言背后也有文章,成人特别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笑过之后,还得仔细分析、正确看待“童言无忌”。
1、 无忌童言是幼儿缺乏生活经验的表现
幼儿正牌似懂非懂的阶段,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又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于是就有了“上网就是屋顶上的蜘蛛网”“小白兔的耳朵是被拉长的”这一类无忌童言了。
对于这样的无忌童言,我们既要提供正确的知识经验,又要及时了解幼儿的兴趣,适时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什么是上网?除了可以解释给幼儿听之处,也可以让幼儿和父母一起上网,亲身感受,还可以带幼儿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2、 无忌童言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再现
幼儿的词汇不够丰富,语法还没能较好地掌握,因此常常会引发一些无忌童言。例如:“我要拿棒棒打小狗”会变成了“小狗拿捧棒打我“,等等。
对于这样的无忌童言,成人切莫一笑了之。一方面要及时纠正幼儿的语言,给予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则应加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多说多练,使其更熟练地掌握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