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班上同学看《哈利波特》的影响,姚小弟输人不输阵也向图书馆借一本《哈利? 波特》第四集,七百三十四页,密密麻麻的英文。他带回家,我们都觉得“膨风”,苦劝他“要为台湾争光”也不是这么胡搞瞎闹的,面对现实换一本小的吧。他说班上有个美国女孩借第五集更厚八百多页,我说你怎跟她比,这是她母语耶。他坚持要看。好好好,有志气!(老娘看你能撑多久?)为此,我们去书店买书,平装八元九角九分(约台币三百元),精装三十二元(含税,台币一千零五十元)。姚同学考虑字体大小拿了精装,我考虑那家伙可能三分钟热度且携回台湾较轻便拿了平装,两人“卤”半天,差点打起来(夸饰啦),最后他赢。我碎碎念:“你很凯喔,为英美文化产业做贡献,我得卖多少本书才赚一千元?你迷上J.K. 罗琳那个老妖精啦?”
姚膨风真的在呼过口号之后展开“哈利波特查字典之旅”,每页用铅笔写了一二十个生字,拜“无敌CD826”之助,缓步前进。我看他像个垦荒小兵一锄一锄挖,挖了一百多页尚未放弃,对他说:“你惠绵阿姨的学生要是都像你这样,她不知有多安慰!”我们答应他,看完的话送他一顶橄榄球帽。他也把书带去学校,老师允许他们做完功课后可以看自己的书。同学看他打开小机器查生字,都说:“cool 啊!”
每周四会带回一档案夹,须家长签名。大多与校务、班务有关。他们很能不厌其烦地跟家长联络,连一个老师要去受训几天由谁代课都写封信给家长,显示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密切。后来我听说很多家长在学校当义工,视为责任,几天前四年级三班一起开家长会(等于我们的学校日),姚同学说大约六七十人去,差不多每个家长都到,这么高的出席率已说明一切。
除了学校日,另有三十分钟的个别谈话,让老师与孩子、家长一起谈。我们被排在九月底,不知会谈什么。
观摩他人是自我矫正的方法之一,像我们这样一路陪孩子上学的妈妈,有时也不免受大环境影响,陷入填鸭、成绩、分数、竞争焦虑的可怕陷阱,我们花那么多钱、时间上补习班做什么?保证什么?得到什么?姚头丸喜欢这里的小学,四点回到家,书包一丢,先去院子打篮球一个多小时-这里的院子是一长形宽阔草坪,种三四十棵大大小小的树,另有一游戏区,备有沙坑秋千、溜滑梯、篮球场、足球场。放学后,小朋友全出笼,打球、溜滑板、骑脚踏车、爬树,推娃娃车的妈妈们则聚在草坪上聊天晒太阳-打够了回来洗澡、吃饭,在没有电视干扰下,晚上有两小时自己安静看书,九点多睡觉。每天吃得饱饱、睡得饱饱。看起来功课负担不多,其实他主动在学的东西比以前多且难。我觉得很奇妙,可能每天打球玩够了,不知不觉增加学习的胃纳吧!
老师也很辛苦。也许我看到的只是表相,我觉得在和谐、有希望的社会,一个老师比较容易沉浸在忙碌里享受着工作带给他的成就感!
台湾最缺的,就是那份和谐与希望吧。
————————————
连载预告:
下期连载,故事将会说到姚头丸因为“好学与求知欲”获得学校嘉奖,以及作者对比台湾小学和美国小学的颁奖,感叹双方在教育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