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每次30下,每天3~4次。
孕期:每天至少做25下。
产后:每次30下,每天3~4次。
温馨提示:虽然运动对于产后的身体恢复有着非常多的好处,但切记产后不要盲目地进行一些增加腹压的练习,尤其是仰卧起坐。因为如果运动不当,不但对身体恢复没有帮助,反而有可能导致子宫下垂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影响要素之三:生活习惯
这里强调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饮食和睡眠两大方面。
饮食:是否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决定着你能否顺利地怀孕以及能否很快地恢复。三高食物(高糖、高盐、高脂肪)或是一味地节食都是不可取的,三高食物是诱发很多孕期疾病的罪魁祸首,例如妊娠期糖尿病,而节食也会造成准妈妈体内产生酮体,威胁胎儿的健康。
孕期最佳的饮食习惯应该是少食多餐,并且食物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类别应该选择那些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红肉、绿色或黄色的蔬菜、高纤维的食物都是不可或缺的。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睡眠:人体需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来让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长期的熬夜或是睡眠不规律,不仅会导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不正常,而且还有可能诱发排卵异常,给受孕设置障碍。
而产后,女性的身体,尤其是孕期里居高不下的雌孕激素水平尤其需要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来帮助慢慢恢复。
产后恢复得好,不仅仅是指身材能够恢复往昔的苗条,还包括身体的各个器官可以很好地如期复原。因此,睡眠好不好,也是新妈妈身体能否尽快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产后恢复时间表
我们说的产后恢复指的是新妈妈在分娩后,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的未孕状态,这种恢复(不包括体形的恢复)一般所需的时间为6周。
1、子宫复原
所需时间:产后6~8周
复原的过程:产后,子宫底高度会下降到于脐平或脐下一指,产后第二天子宫底的高度会稍高于脐,以后每天下降约一指宽度。产后两周左右,子宫即下降到骨盆腔内,从腹部无法触摸到。大约产后6周,子宫即恢复到孕前大小。子宫恢复还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子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
子宫体肌纤维缩:肌细胞不断缩小,宫体也就不断缩小,产后1周左右可以缩小到孕12周大小,产后6周左右会恢复到孕前大小。随着宫体的不断缩小,子宫的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子宫大约为1000克,产后1周约为500克,产后2周时约为300克,直至产后6周左右,子宫会恢复到50~60克,比孕前的水平稍重。
子宫内膜再生:胎盘娩出后,胎盘的附着面立即缩小,面积仅为原来的一般,手掌般大小,出血逐渐减少,创面表层坏死脱落,随恶露排出。残存的子宫内膜基底层逐渐再生,整个子宫的新生内膜缓慢修复,直到产后第三周,出胎盘附着部位外,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修复。胎盘附着部位全部修复需要6周左右的时间。
宫颈口:产后2~3日,宫颈口大约可通过2指,宫颈外形在产后1周左右、宫颈内口在产后10日左右可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4周可完全恢复。
2、阴道恢复
所需时间:产后6周甚至更长时间。
复原的过程:分娩后阴道腔扩大,阴道壁松弛,阴道黏膜皱襞因过度伸展而减少甚至消失,约产后3周可重新出现黏膜皱襞,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
外阴在分娩后会出现轻度水肿,产后2~3天自行消退。如有外阴轻度撕裂或侧切的伤口,可在3~5天内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