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为什么总是从我的零钱罐里拿钱买早点或乘公交?”(宝宝5岁)
怎么说:
不要气恼地说:“你的钱都是我给的,你上班挣钱了吗?没有,那我为什么不可以用自己的钱?”别这样偷换概念去哄孩子,五岁的孩子已经能非常明确地分辨“你的”和“我的”,他会觉得父母答应给他的钱又莫名其妙地收了回去,为父母所用,这简直是“霸权条约”。知道一般小孩会用什么方式来“反抗”吗?他再也不攒钱了,他一拿到零用钱就花掉,因为他知道硬币最不可靠,随时随地可能没收为“公共财产”。你也许会说,那我该怎么办呢?公交车上不找零钱,我恰好身上没有硬币了呀!那你可以有两上方案,一是用整钱去跟孩子换,趁此机会让孩子认识各种纸币面额,慢慢教会他去银行或理财,而不是让几百个硬币在家里面睡大觉;二是先问孩子借,商定过了几天不还,要支付少量的利息,这才是有理有节的“借款协议”。
就算你从孩子这里拿几个硬币,也要给他写个欠条。这会让孩子有索要和保管欠条的意识,这在将来他不得不借朋友钱时,“要打欠条”就成为他的基本认识。别不好意思,有这样的认识,才可以保护他的利益。
问:“能帮我买一张游戏软盘吗?妈妈不给我买,可别的孩子都有。”(宝宝6岁)
怎么说:
首先,告诉的孩子“别的孩子都有不能成为购买的理由”,相反,也许正是因为“别人都有”,你才不想让你的孩子去凑这个热闹。你可以让孩子明白你们家的价值观和别人家不一样,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你觉得孩子埋头打游戏,不跟父母交流不是一个好现象;或者你认为孩子手上现有的游戏软盘已经够多的了,他已经为此戴上小眼镜,付出的代价已经让人追悔莫及……无论怎样,“别人都有”不能影响你的判断。
另外,要明确地给孩子这样的讯息:如果父母一方说不行,在我这里也通不过,爸妈的态度是一样的,所以,你用不着到我这里再来试探一遍。夫妻双方给予的态度一致,孩子才不会“有机可趁”,而一旦让孩子钻过一回夫妻双方态度不一的空子,他就会充分利用这种分歧,当一个“小投机分子”。这一点,不但父母要一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要态度一致,不可以出于宠爱购买父母反对的东西给孩子。
问:“我想要那辆遥控汽车,我可以提前得到零用钱吗?”(宝宝6岁)
怎么说:
大多数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答应。我们鼓励父母定时定额地给孩子发放零用钱,是为了让孩子做一个小小的财务规划,让他可以有钱去满足自己的小心愿,与同学AA制购买一些小零食,也包括可以享受到父母不大赞成的一些消费项目。零用钱帮助孩子学会“未雨绸缪”,学会为了一个较大的计划克制自己的一些零星花费,并且学会延迟满足感。如果你已经讲明了你不造成他再买遥控汽车,却提前预支了两个月的零用钱,以满足他的心愿,你这是不击自退。
你可以这样为孩子的借钱行为下定义:“这么说,你要是贷款,贷款是要支付一定的利息的。我可以在两个月内给你免息--如果你还清的话;要是四个月归还就得付2%的利息,六个月则要付3%。你愿意吗?”孩子会仔细考虑,他也许说:“这样啊?那我还是攒够了钱再买吧!”也许他愿意支付利息,那么坐下来跟他签一个合约,把他借的钱小心翼翼记下来。你甚至还可以和银行一样,在免息期快到时,给他发一个“友情提醒”。这样“苛求”你的孩子,看上去挺不近人情,但却是孩子终身免于卷入贷款危机和信用卡透支危机的一剂“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