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爸爸妈妈都是这么“破坏”的
三岁左右的孩子神经系统进一步完善,开始注意到大人说话的表情,做事的方法,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在摔东西扔东西这件事上也不例外。
就像有一次,Happy爸说我最近胖了,我随手抓起抱枕就朝他扔,“你才胖,你全家都胖”Happy爸见我生气,就过来哄我。而这一幕在Happy看来,他就理解为,通过摔东西的方式,可以让爸爸妈妈过来哄我。
一开始我也和很多宝妈一样,对于孩子爱“破坏”这件事,是又气又急,直到从朋友那了解到原来孩子成为“破坏王”是有原因后,才松了口气,之后面对Happy的“破坏”,我都是从容以对,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给“破坏宝宝”正确的引导
1、“好奇宝宝”你想摔就摔吧
自从Happy有“破坏”行为后,我和Happy爸就再也不给他买贵的玩具了,转而给他买一些廉价、安全的玩具,让Happy可以随意折腾,已满足他好奇的天性。积木是极好的选择,既提供给他拆卸破坏的机会,又可以鼓励他试着将拆卸的积木组合起来。
有时候,我和Happy爸也会参与到Happy的破坏行动中,Happy爸看到Happy在“凌迟”变形金刚,就陪着他一起,“你看看变形金刚里面有什么,为什么会动的?”引导、帮助孩子一起寻找答案,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理,提升孩子的认知。
2、“愤怒宝宝”我需要和你谈一谈
Happy长牙期想吃糖被我拒绝后,通过摔东西来向我抗议表示不满,我会选择其他辅食来先让他冷静下来,并告诉他,想吃东西可以,但是不可以通过摔东西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应该好好和我说才行。通过这样让他明白,摔东西不是传达情绪的通道。
现在,Happy每次想吃东西或者想要什么的时候,都会过来跟我说,“妈妈,我想要……”
3、“孤独宝宝”是我忽略了你
有一次,“妈妈”“妈妈”Happy呼唤我,可我还是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上。Happy迅速环顾了一周以后,拿起自己喝水的杯子就往地上摔,我顿时被吓了一跳,这才意识到我忽略了他。于是我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边陪他玩积木边告诉他,妈妈会多抽出时间来陪你,但是你摔杯子是不对的。
现在,我都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每天下班后到孩子睡觉前都先放下工作上的事,收起手机,专心陪孩子,等孩子睡着后,再开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