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日记】豆子是个不哭不闹的乖宝宝

编辑:chendanlu | 出处: 妈妈网

  


初为人母的妈妈们,难免会有伤感的体验

      产后忧郁的状况,很多人都会有。就像宝宝一出生就要哭泣一样,初为人母的妈妈们,难免会有伤感的体验。从孕期享受熊猫级别的照顾,变成现在要去照顾一个肉乎乎的小玩意,这种差异会带来无助、担心、失落感等等,导致产生伤感的情绪,但是,这些往往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产后抑郁。真正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30%左右,按照心理学的眼光来看,很多真正有产后抑郁的妈妈,都是因为内心中某些没有处理的“情结”被激发了。

  兰是一个女儿刚4个月的母亲。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妈妈的情绪相对来说还好。坐月子的时候,因为感觉婆婆对孩子有点冷落(因为婆婆更希望是个孙子,但还是接受了现实),因此心存芥蒂。丈夫工作比较忙,休息了三天就出差了。有一天晚上,兰兰在看着自己女儿的时候,忽然产生一个想法,她特别想把自己的女儿掐死。她被这样的想法吓坏了,但又不能对任何人说,因此,她自责,挑剔,无故的哭泣。她开始指责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指责自己的丈夫没有陪自己,指责婆婆对自己不好等等。情绪很多时候失控,并破坏了家里的一些东西。

  兰的丈夫不能理解她,这更加地让兰痛苦。她一会儿像个无助的孩子,一会儿像个蛮横的女人。在这样情形发生一个月后,兰来向我求助。

  我肯定了兰兰的感受,并明确告诉她,这是产后抑郁症的表现。在后来的讨论中,兰兰说出了她的恐惧。兰兰是家里第三个女儿,上面两个姐姐,下面有个弟弟。本来父母都希望自己是个男孩子,然而兰的出生令他们失望,因此兰从小的价值感不高,她感觉父母并不是很爱自己。兰非常努力地证明自己的价值,因此忍辱负重的去讨好身边的人。当她生了女儿的时候,内心的低价值感又一次被激发了,她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内心冲突,就开始迁怒身边的人。而之所以敢迁怒,是因为在怀孕的时候,家里人给予太好的照顾,让兰兰产生了一个强烈的错觉。当公主变成灰姑娘,那种挫折太强烈了。

  兰兰把所有的东西归纳为应该不应该,因此,她在自己的幻觉和理智之间徘徊。这就表现出委屈、愤怒、以及自责的情感纠结。这样的纠结让她无所适从,更加期待身边那个“爱自己的丈夫”来帮自己解决。方向错了,离解决问题的道越来越远,当然,也给身边的人带来很多烦恼。她又一次的把自己“变成”了不受欢迎的人,这好像是宿命一般。

  产后抑郁的解决方案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但那是很痛苦的,因此,寻求专业帮助就很重要了。有一些人会自己修复,那是懂得自我觉察的人。上面案例中的当兰与医生进行探讨,意识到她自己的问题后,通过一些自我调适,慢慢的,终于走出了产后抑郁的阴影,甚至连同童年的创伤体验也一起修复了。

  除了寻找专业帮助和学会自我觉察外,家人也要多给产妇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比如尽可能周到地照顾产妇,让她少做家务活,一起承担照顾孩子的重担,多用笑脸和关怀让产妇感觉温暖等。

  小结

  宝宝的安全感,是父母给予的。而原始安全,绝对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精神病的母亲之所以会有一个精神病的孩子,除了遗传的因素,与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孩子有直接关系。一个没有能力照顾宝宝的妈妈,打破了孩子原始的安全体验,而原始安全缺失的孩子,成为精神病人的可能性极大。

  小编总结:宝宝的安全来自妈妈,妈妈的安全感很大程度来自自己和家庭的支持。因此,全家人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就会带给宝宝安全的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