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自闭症孩子在大陆台湾的不同待遇

编辑:Lucy

  6

  很多人总是把自闭症的孩子说成“天才”,好象这样才可以激发爱心来接受他们-----还是要比较出一个优劣。

  吴教授说她从来不把这些孩子加以幻梦色彩才去爱,或者要找出天赋来激发情感,之所以把普通生和特殊生放在一起去教育,也不是因为她偏爱弱势的孩子,是因为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学习,每个人都是人,都在这个学校寻求自身的进步,首先寻找合作而不是竞争。“去接受不一样的人,这个能力是一辈子的,非常重要”


自闭症孩子在大陆台湾的不同待遇

  台湾也曾经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她自己是台北女一中毕业,那里是各地第一名汇集的地方“竞争极残酷,吃尽苦头,我们每个同学都很优秀,彼此谁都不服谁呀,每次考试的时候,都骗人家没念书。所以很多资优的孩子最后情绪是有问题的”

  在美国念书的时候,她的指导教授是俄国犹太人,他把他的女儿送到了黑人学校去,“他希望他的孩子了解黑人的文化,说异质性很重要,人不要全部在同质性的环境里面去成长。象什么兄弟会,姐妹会,有钱人俱乐部,里面都是同样背景的人。”

  7

  成成妈妈说,在台湾,没有人对她和孩子格外留意,因为出行方便,高铁和捷运上残疾人很多,人人习以为常,她希望儿子能够生活在一个这样的世界上“走到大街上你不会侧目而视,他的行为很夸张,大家知道,他就是想引起注意,给他的友善一笑就行了,他需要帮助帮助,当他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他的善意,接受他的帮助就行了,是吧?”

  采访这期节目时,我有一个感受,不只是特殊的孩子在接受教育,是每个人,包括我这样的旁听者,人人都在相互教育,学习怎么样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相处。这期节目的留言中,我看到一个老师说“我们园里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我想我该给他道歉,中午他没有叠好被子就离开的时候,我没有温柔地坚持,只是帮他整理好,这不是帮助,而是懒惰”,也在留言里看到一个男生“代表曾经残酷不懂事的全体男生”,向一个已经逝去的特殊女生道歉。

  采访完这个故事之后,成成的家庭内部引发了一场大的风波,一部分家人强烈反对这个孩子在电视上公开露面,他们抗拒这个孩子的存在被公开,我们能够理解在现实环境下家庭的处境,考虑不再播出这期节目,但最终孩子的母亲决定和孩子一起站在镜头面前,她说,要为自己想要的那个世界而努力。

  一个看似边缘的群体的命运,折射的是这个社会里每个人的处境,一个好的世界不会凭空而来,它需要人人参与创建,大人怎么生活,孩子就怎么游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