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懂礼貌 父母你们粗鲁了吗?

| 出处: 妈妈网


教育孩子有礼貌

  5、身教大于言传,“三寸不烂之舌”对于孩子根本不起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教育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地“以身作则”,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

  比如,爷爷每天早晨都会笑着说:“宝贝,早上好!”当爸爸起床时,孩子也会开心地说:“爸爸,早上好!”

  就是这样潜移默化,教育都融入在生活细节中,不显山不露水不留痕迹,根本无需你费口舌去说教,环境的熏陶很有力量。

  有的人可能觉得,在自己家里还那么客套干嘛?一家人用这么多礼貌用语,岂不是太见外了?其实不然,礼貌是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无论在哪里都一样。你怎么能要求孩子在家里不用说“谢谢”但是在公共场合却必须说“谢谢”呢?

  6、如果父母自己已经做好了榜样,如果父母已经做到了尊重和平等,但是,孩子还是拒绝,那么,千万不要动怒,不要当众指责孩子。一方面,在别人面前,你只需要表达你自己的那一部分礼貌,就足够了;另一方面,私下和孩子进行沟通,采取其它技巧进行引导。

  比如,别人帮助了孩子,或者送给孩子礼物,不要督促孩子:“宝贝,快谢谢阿姨啊!”你只需要向别人表达你自己的感谢:“小王,谢谢您的帮助!”“小王,谢谢您的礼物!”在事后,再与孩子沟通:“幸好有小王阿姨的帮助,否则我们就有麻烦了”,“小王阿姨给你的礼物真好看,你喜欢吗?如果我们现在打个电话给阿姨表示感谢,我想她一定会很开心的!”这样的引导,比直接批评孩子,更有效。

  7、微笑,也是礼貌待人的一种方式。

  如果孩子经常处于“微笑”的环境中,近朱者赤,自然就会学着微笑待人;如果孩子经常处于“横眉怒目”的环境中,近墨者黑,自然也是蛮横无礼。

  8、在探亲访友、参加聚会、集体活动、公共场所游玩的时候,是给孩子示范礼貌的好时机。

  比如,在公共场合,我们要遵守秩序、不要大声喧哗;乘坐公共汽车,有人让座要表示感谢;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我们不要随便乱翻别人的柜子抽屉、不要在主人家的床上打打闹闹;在餐桌上,不要抢食物;等等。

  至于怎么“教”,还是上文说的,不是光凭一张嘴,不是靠督促,不是靠强迫,不是靠命令;而是靠示范,靠感染力。

      相关推荐:

      baby/art/20130409/615214.html" target="_blank">好父母的7种禁忌语言 你说了几句?
      孩子有烦恼:父母这四种谈话方式最令人讨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