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礼貌
父母要“面子”,孩子也是人,孩子也有“面子”啊。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懂礼貌,脸上无光;那么当孩子在大庭广众被爸爸妈妈催促着喊人、甚至挨批,孩子又是多么难堪的感觉啊?不光要“面子”,而且还要“里子”!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有自尊心,应该是比成人更加强烈的自尊,同时情感上也更加敏感脆弱,那么谁来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
教孩子懂礼貌,你粗鲁了吗?你催促孩子与人打招呼了吗?你强迫孩子彬彬有礼了吗?你当众指出孩子的不足了吗?你是通过责骂批评的方式引导孩子吗?
怎样通过礼貌的方式教孩子懂礼貌?
在教育孩子懂礼貌的时候,父母本身必须要有礼貌。不能强迫催促,不能当众指责,一是要尊重孩子,二是要以身作则。还是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重新思考一下,怎么做会更好、更有效。
1、如果孩子没有主动与人打招呼,那么,父母首先自己要与人打招呼。
比如上面小艺的妈妈,她应该就要首相向别人问好,“小王,您好!”“很久不见,最近还好吗?”“早上好,您这是去哪儿啊?”“我们先走了,再见,有空再聊。
我们总是摆出一副家长的架子,一边喝斥着:“宝贝,快叫阿姨!”一边自己都没顾上跟别人问好;一边督促着“宝贝,快跟阿姨再见!”一边自己都没顾上跟别人道别。
2、把孩子当做和成人一样平等的“人”,如果你希望孩子接纳对方,那么就友好地进行介绍。
比如,小艺妈妈应该这样跟孩子说:“宝贝,这是小王阿姨,是妈妈的朋友。”再跟朋友说:“这位是我的女儿,小艺。”如此一来,孩子能够明显感觉到被尊重,就能很快放松下来,你不需要教他叫人,他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会自发地表达礼貌。
3、如果孩子对家里来的客人无动于衷,那么,父母要把招待客人的礼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去感染孩子;而不是作为一道命令,灌输给孩子。
比如,不要说“宝贝,快叫阿姨!”而是说“阿姨来我们家玩呢,看阿姨多高兴啊!你高兴吗?”不要说“宝贝,快给阿姨倒杯茶!”而是说“阿姨走了这么远的路,一定口渴了,我们给阿姨倒杯茶吧?”这样做,是顺其自然地在生活中产生礼貌的意识。
4、礼貌不仅是“面子”,更是“里子”。不要把礼貌当成一种虚伪的表面形式,礼貌的真正意义在于表达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内涵,所以,父母更应该培养孩子做人的品质,而不仅仅是教几句礼貌用语。
比如,如果别人帮助了我们,不要只教孩子:“快说谢谢啊!”而应该解释说谢谢的意义:“叔叔为了开车先送我们回家,特地绕了一大圈路,结果他自己回家就很晚了,对吗?我们应该谢谢叔叔!”
如果我们冒犯了别人,给别人造成了麻烦,不要只教孩子:“快说对不起!”而应该解释说对不起的意义:“你刚才不小心把颜料溅到小妹妹手上了,她弄脏了很不开心,我们应该跟她道歉,帮她擦干净手。”等等。礼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外在表现,只注重面子的虚伪礼貌没有意义。
相关推荐:
baby/art/20130409/615214.html" target="_blank">好父母的7种禁忌语言 你说了几句?
孩子有烦恼:父母这四种谈话方式最令人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