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新需求,挖掘新增长

  韦红红:刚刚赵总说人口下行的问题,前段时间,今年1100万出生人口刷爆了朋友圈,所有人都在转发,这个天花板是看得到的。就我们平台来说,我们已经做了14年的时间,到2011年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的时候,当时我们又做了妈妈社区APP,延续我们的老业务。当时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红利期,收割了很多妈妈用户,但是后来移动互联网这个入口分散,红利期也小腿了,整体的新客获取的成本,包括维护老客户的成本也在不断提升。靠单一的平台其实是很难获取更多的用户的。我们也是很早做相关的布局,我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去圈层更多的妈妈,不同场景下的妈妈。比如说,像刚刚说的妈妈社区APP等是我们主营的业务,线上就是非常核心的黏度高的学习知识的妈妈。

  我们还构建了新媒体矩阵,比如说,这是我们内容有40多家的平台,当然这些平台都是比较头部的账号,我们跟一些电商平台都有深度合作,像孩子王的“彩虹计划”,还有和拼多多、京东的深度合作。我们在微信里有几千个这样的社区,还有公众大号。除此之外,我们也抓取不同生物场景下的妈妈,像新零售、游戏、早教、医疗,然后亲子出行等等这些业务都有去做。

  前面说到我们构建这样的全平台的不同的业务线,其实各个业务线都是在欣欣向荣的发展。天花板有,但是还很高,还等着我们去碰触,这是我们平台的情况。

  包亚婷:谢谢!其实我们刚才听了一轮下来,好像在增长率上,每个平台或者是品牌其实都是向上增长的,说明这个主办方请来的基本上都是行业的一些顶尖的高手。

  另外,我们也想点名的去提问一下,因为刚才大家分享的都是如何站在消费者,或者终端的角度做一些消费者赋能,或者是保证他们产生所谓的黏性消费的一些措施和举措。我也想问一下母婴连锁实体这一块的刘总和高总,我发现现在母婴行业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导购很多还是80后,现在大部分消费群体应该是90后,或者00后了,会不会出现信息分级的一些情况。还有如果让80后卖东西给90后或者00后,能不能卖得好呢?或者是他应该朝着哪个方向,或者站在用户,或者是消费者的角度去销售他的产品,然后再去拓客和维护他的老客户呢?有请刘总您分享一下。

  刘江文:80后服务90后会不会适合90后的需要?我觉得他们有育儿经验,应该能更好的服务好没有育儿经验的人,但是每个年轻人有每个人的习惯。但是,育儿经验方面,我觉得有经验的人可能会更好,我们的导购基本上年龄也是稍微偏大一点,都是有育儿经验的,相对来讲新手妈妈可能会认可一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