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洋媚外式:不信任国产,以“进口”为准则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在各领域早已有之,但在育儿上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用品已经严苛到非进口不用的程度,其中80、90后父母对海淘代购尤为推崇。国外母婴产品如此受欢迎的背后,主要缘于其贴上了的“纯天然”、“无副作用”等宣传标签,但“洋货”真有那么好吗?其实不然。从安全性上来说,国外产品一样存在假冒伪劣问题,近年来频频爆出国外母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是最佳证明,甚至连在海淘圈中风行一时的“小熊糖”也未能逃脱。从适应性上来说,即使这些外国产品没有质量问题,也很有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比如有些家长喜欢海淘代购“纯维生素D”来为孩子补充维生素AD,认为国外孩子都不补充A,国内孩子一样不需要补。然而这种想法背后,却忽视了中外国情差异。由于国内外的基本国情、成长环境、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都有区别,国外发达国家缺乏维生素A的情况并不普遍,并不适合于我国儿童营养水平的现状。我国是维生素中度缺乏国家,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均建议从宝宝从出生起须额外补充,并且坚持到3岁,以度过0-3岁这个生长迅速且免疫功能不完善的时期。
尤其是维生素A对于身高增长、免疫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很多家长还不了解,所以才会转而投向国外的纯D产品。因此,家长务必谨慎选择海外母婴产品,不要盲目迷信“洋货”而被蒙蔽双眼。我国专家也一再建议家长选择国产营养补充品牌,不仅符合我国婴幼儿的营养需求,而且在产品质量上也更有保障。以上述例子中的维生素AD来说,妈妈们熟悉的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就是专业可靠的最佳选择,作为国内知名药企达因药业生产的OTC产品,剂量精准、配比科学,为中国宝宝“量身定制”,受到医生、专家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
全面掌控式:管束过多,以“听话”为目标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里,“听话”是一种优良品质,“听话的孩子”也成为“好孩子”的代名词。孰不知,过分听话的孩子背后,往往隐藏着没有主见、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心等问题。2-3岁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喜欢说“不”,拒绝“喂饭”,强烈要求“自己走”……开始了各种冒险尝试。其实,孩子这些“不听话”的表现,恰恰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发展,是成长的标志,而不是在挑战家长的“权威”。
心理学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孩子,长大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争辩有助于孩子形成意志力,学到争辩的艺术,得到应付冲突的训练;有助于其明白是非曲直,与父母的观点进行碰撞,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如果家长管束太多,孩子变得越来越听话,就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习惯与能力。
小到个人,孩子人生的未来走向,有赖于父母的教育和培养;大到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崛起,是以新生力量的发展为依托。有以上这些反面教材的家长,需要停下来好好反思,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方不负“为人父母”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