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7个舍得,影响孩子的一生

编辑:wing

  2、舍得夸

  小时候我记性不错,一般小故事看过一遍就能复述(当然啦,怀孕后这个技能严重倒退,健忘得不要不要的啦!)。 在那个自谦为上的年代,爸爸提到我时,并没有和别的家长一样,故意说“我家那孩子,不行!和你家那个比差远了”。

  他夸奖我的长处从不吝啬,会实事求是说我记忆力好,看一遍就能将故事复述下来。 这种做法,在当时颇有些惊世骇俗,但很大程度上鼓励了我对语言的热爱。 孩子并不懂得哪些是谦词,会把大人说的都当真。只要大人不夸大其辞,当众夸奖,对孩子的长板发展很有好处。 “当众夸,背后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舍得弃

  初中时,物理化学靠记忆就能得高分;到了高中,逻辑思维不好,便很难学好这两科。当时一门150分题,我能及格就不错了。

  因为不喜欢,我一上物理课就打磕睡,成绩根本不可能好。 我的课堂表现辗转着传到爸爸耳中,他没有直接责骂,而是询问:“为什么上课会睡呀?是不喜欢吗?”

  我回答是,原以为他会语重心长劝说物理化学对于高考的重要性,但他出口的却是:“如果实在不喜欢,会考能过就行;如果这一点都不敢保证,你想转文科班,爸爸也会帮你。不要因为这个有心理负担,别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你的语文和英语成绩还是很不错嘛,反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当爸爸那句“就算考不上大学,也没什么”一出口,我差点哭了。他没有给我压力,我反倒发自内心地去努力填补自己的短板。 如果当初他逼着我补习,极有可能引发我对物理化学的厌恶情绪。 谁都有擅长的事和不擅长的事,爸爸舍得放弃的心态,让我至今在决策问题上都不拖泥带水。他让我明白,内因的作用远远大于外因,当我发自内心去学自己不擅长的学科时,这些学科反倒不那么可怕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