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7个舍得,影响孩子的一生

编辑:wing

  6、舍得受

  小时候,住城里的亲戚经常寄一些罕见的零食过来。我自己吃,也会给爸爸妈妈分着吃,妈妈的做法是“不吃不吃”总是拒绝;而爸爸会接受我的分享,一边吃一边说“真好吃”。

  爸爸不懂得说谢谢,但知道对我的付出进行夸奖,既引导我继续付出,又满足了我的精神需要。

  相反,有些家长,会因为物品的价值高,拒绝和孩子共同享用。孩子的付出得不到回馈,慢慢就觉得好东西都应该自己享用,在外面自然不愿意分享。长大后,更容易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毕竟,付出感得到满足,也是一种精神需求。

  7、舍得说

  和朋友交流,发现多数人和父母的沟通都有问题。尤其在青春期这个“多事之秋”,内心基本是对父母封闭的。

  我对妈妈基本封闭,因为她特别喜欢数落我。而对爸爸,我愿意敞开。

  中学时,谁给我写情书我都会告诉爸爸。因为无论我说什么,他都不会嘲笑或指责。 我说收到情书了,爸爸会说“哪个小子这么开眼啊,怎么注意到你的啊”;我说考砸了,他会和我一起分析原因,然后说“学习是马拉松,暂时落后不代表永远落后,下次有进步就行了”。

  当我成绩下滑十几个名次、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学习这块料时,爸爸都笑呵呵地说:“这么大姑娘了,还哭鼻子。就算你真的是个‘笨小孩’,那又怎么样?我们将来还能写小说当作家啊!”

  无论时间过去多少年,这句话我都不会忘记。

  也正是这句话,我才明白,在与孩子的沟通中,父母的正向引导、积极乐观、良性沟通有多重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