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几岁是最合适的“死亡教育”时间?

编辑:Kiki

  什么年龄是孩子最合适的“死亡教育”?
  一般来说,2岁后的宝宝已经对“死亡”有模糊的认识,但这时的死亡对他们来说,就像是换了一个环境,孩子也不会对“死亡”有恐惧或者哀伤,因为他们对这方面的认识太少了;而当孩子到了5岁左右,他们已经对“死亡”有个初步的概念,就是“不在了”、“消失“了,如果挚爱的亲人或者喜爱的小动物死了,孩子会伤心难过。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如果已经5岁了,仍旧没有进行“死亡教育”,就容易导致孩子一知半解或片面的理解,比如对死亡过度恐惧而变得胆小、或者对死亡不以为然而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三位爸比回忆童年那些不靠谱的“死亡教育”
  小郭,IT男,36岁:
  “TA去了天堂,那里有快乐和幸福,TA再也不用受苦”
  爷爷去世那年,我爸跟我说,爷爷去了天堂,那里无忧无虑,永远没有麻烦和倒霉,只有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尼玛,记得有一次写作业写烦了,我跟爸爸说我想去天堂,因为那里无忧无虑没有作业,我爸愣了把我揍了一顿。现在想想真后怕,我曾经做过一次计划,打算某天放学后直接去天堂,我擦!
  幼儿说:美好的描述会让孩子产生向往,你不怕孩子哪天为逃避麻烦或者思念亲人而想去这个美好的“世界”?
  小谢,财务主管,30岁:
  “TA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永远也不回来了”
  我很小的时候,爸爸肝癌死了,妈妈告诉我,爸爸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永远也不会回来了。没过多久,看到别人的爸爸,我总会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后来妈妈再婚,我非常讨厌继父,觉得他抢走了妈妈,因为爸爸还在某个地方呢。再到后来对爸爸感到痛恨,因为爸爸怎么去了那么久都不回来,还曾经发誓哪天见了爸爸一定不会再理他。
  幼儿说:这种说法会误导孩子以为死者还活着,时间长了会感觉到被遗弃,或者怨恨对方为什么不回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