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争强好胜 你真以为是好事吗?

编辑:Fish

  第一种损害是会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合作能力正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合作能力的内涵是友善、诚实、宽容等,所以培养孩子的竞争力,首先要培养好品行,打下合作的基础。可现在的情况是,当孩子开始上学时,一切活动都是以竞争为目的,哪怕玩耍,最后也不是以快乐而是以得名次为目的。

  这种持续不断的竞争训练,使得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合作,只是学会了比和争,学会了防范。比如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不愿意给其他同学讲一道题,生怕别人学会了,把自己比下去。更多的孩子在竞争中产生挫败感,首先不满意自己,产生自卑;然后不满意他人,敌视他人。

  第二种损坏是会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

  有些孩子确实能被训练得很有“竞争意识”,从小表现出极度的争强好胜,但它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孩子早早停止自然人的发育,小脚穿大鞋地努力让自己适应各种社会标准。这种扭曲是以消灭天性为代价的,他被训练得在生活的各种选项中,会不加思索地弃绝内在的愿望,只以社会评价作为价值判断。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人,不少“成功人士”,生活得并不快乐,总是活在焦虑和紧张中,甚至有些人自杀了;或者有些人最终放弃了曾经最看重的名利,心态归零,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生命似乎绕了远道,才进入正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