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需要利用此连续性的记录,以得知胎儿在整个分娩过程(尤其是宫缩时)心跳的情况。胎儿监测器可以从外部监测,或是内部监测。大多数医院在产妇入院时,会采用外监测器,但因内监测器较为精准,因此,有些医护人员在当外监测器量出胎儿心跳频率减缓时,会改用内监测器做更进一步的评估。
胎儿监测器常常因为资料显示可能有胎儿窘迫,或者情况恶化现象,使产妇接受不一定必要的剖腹产,而受到外界的责难。研究显示,电子监视器功能并不一定是完全优于一对一的护理照顾,及仔细而规则地听胎心音,但就目前医疗设施的使用上而言,胎儿监视器的确有一定的及时确知胎儿状况的效用。
了解分娩知识
使用程序
a:外监测器
以两条带子绕着母体的腹部固定,其中一条经由超音波设计可探究胎儿的心跳;另一条带有一个测宫缩压力的仪器,这两条带子要一直绑着直到胎儿娩出。它们在母亲坐在床上或椅子上都可以使用,甚至站在监测器旁也可以,但它的限制就是不能四处走动,除非医院有遥控自动记录器,这样即使母亲走动,也会将资料传送至护理站。
b:内监测器
经由一条微细的管子,将一极微小的电极送入阴道内,到达子宫颈后,再轻轻地植入胎儿头皮或先露部位1至2公厘处。必须是己经破水,而且子宫颈口至少已开了2至3公分。内监测器的电极,需要接连在固定于母体大腿的一条带子,如此,原来绑在腹部用以监测胎心音的带子,就可以取下。通常就是从外面测量宫缩,而从里面监测胎心音。只有某些状况,医护人员可能需要精密的测宫缩压力的仪器,就会经由阴道及子宫颈,置入一个微小的压力测定器到子宫,而外测的带子就可以移除了。
优点:
胎儿监视器可给予医护人员有关母亲宫缩与胎儿心跳的持续情形,而稳定的测量值更可以让准父母对了解胎儿的状况而感到安心。藉由监视器的记录,了解宫缩的时间频率,而且因为宫缩记录会在母亲对宫缩有感觉前早一步显示,因此,随行照顾者即可请产妇开始准备呼吸及放松技巧。
缺点:
如果产妇打着点滴,再加上监测器的使用,可能意谓着再过不久就要临盆了,不过产妇可能因为绑着带子及点滴导管而导致行动不便,必须躺在床上或者椅子上休息,如果想移动,则需要请护理人员做调整。由于限制较多,常常会使产妇减少活动或维持同一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