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观察大小便
吃母乳的婴儿一般每天大便3—4次;吃牛奶的婴儿,大便多在每天2次左右,金黄色,呈糊状。若宝宝没吃饱,大便次数就会减少。婴儿小便一般每天6次以上,尿呈淡黄色或无色。如果宝宝仅仅吃母乳,没有添加其他任何辅食,也没有喂水或其他饮料,一天6次小便(尿布湿六次),说明进食的奶量是足够的。如果宝宝还哭闹,一定有其他原因。
有时,宝宝刚吃饱不久,就烦躁、不安,甚至哭起来,新妈妈常以为宝宝又饿了。其实,宝宝哭闹的原因很多,比如尿湿了、受到了某些惊吓,或者想要人抱了等等。妈妈要做的是:检查并给他换掉脏尿布,把他抱起来走一走、拍一拍,或是和他说说话、拿个玩具给他看看。
宝宝舒服了,或得到妈妈的关注、安抚后,就能停止啼哭,安静下来。
如果不问原因,一律喂奶,喂奶过于频繁,一方面会影响妈妈休息,造成奶水来不及充分分泌,容易形成宝宝每次吃不饱、频繁吃奶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频繁吸吮也加重妈妈乳头的负担,易破裂、感染,无法哺乳。
是否量越大越好呢?
二、量越大越好?
有的妈妈为了让宝宝长得强壮、健康,总希望宝宝吃的越多越好。于是,想方设法延长宝宝吃奶时间、让宝宝多吃。婴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的贲门较宽,不容易关闭,而连接小肠的幽门较紧,人为延长宝宝吃奶时间会使孩子吸入较多空气,奶液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每次哺乳量过多或间隔时间过短,会加重宝宝肠胃负担,因消化、吸收时间不足而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频繁吐奶、食欲不佳、大便不正常,甚至腹泻,反而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所以,吃母乳也不是吃得越多,就越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