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新妈妈患病 还能接着母乳喂养吗

编辑:chenyuling | 出处: 新浪网

  误区四:

  宝宝体重下降是母乳营养不够

  崔玉涛:如果婴儿出生后体重下降,母亲就会质疑自己的母乳营养不够。临床上就有不少母亲产生过这个疑问。其实溶解度高(看着透明)的,孩子肠道吸收效果越好,很多时候家长会产生一个误区,觉得越浑浊“内容”越多,而越清则越没东西。实际上我们评价喂养的效果,要看孩子的生长。一般来说,体重下降没有超过出生时的7%就应该坚持母乳喂养。

  只有体重下降超过7%,才必须加所谓的配方奶。但这同样需要注重母乳喂养的过程——一定要先吸吮妈妈乳房,才能给孩子喂配方奶,不能一次母乳一次配方奶。只有在吸吮妈妈乳房的过程中正常的菌群才能够进入宝宝体内,另一方面妈妈有多少乳汁都先吃进去了,配方奶只是弥补母乳的不足。


母乳营养不够

  产后休息不好 经过艰难的孕育过程宝宝终于出生了,新妈妈对于宝宝牵挂和好奇是分分秒秒的。当宝宝睡熟时,妈妈会看着他,生怕有什么闪失。当宝宝醒来时,妈妈又要喂哺孩子。因此在产后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其实产后乳汁的分泌是靠脑下垂体分泌的催乳素,使乳腺发育分泌乳汁的,当休息不好时,减少了脑下垂体分泌的催乳素,使乳汁分泌减少。因此新妈妈一定要抓紧时间休息,新生儿期孩子要睡17~18个小时,应该孩子睡觉,妈妈也跟着睡觉和休息,恢复孕期和分娩期的疲劳,保证尽快下奶。

  担心孩子吃不饱 刚开始喂奶时许多人认为孩子吃不到什么,担心孩子吃不饱,就急于喂奶粉,当孩子接触了奶瓶,轻易地吃到奶后,他就不再愿意费力吃母乳了。大家都知道使最大的劲叫“使出吃奶的劲儿”。婴儿刚出生时胃像个小玻璃球,有一点初乳就够了,经过一周的生长,胃才像个乒乓球大小,两周像鸡蛋那么大。如果用奶瓶就给孩子撑出一个大胃,总吃不饱,母亲就不断地加奶粉,母乳喂养就断送了,将来孩子就成了个大胖子。

  喂养时含接姿势不正确 刚开始母乳喂养时,一些新妈妈喂养姿势不正确,使孩子不能及时吃到母乳,孩子着急,妈妈更着急。同时由于喂养姿势不正确,使得母亲出现乳头皲裂,喂养时疼痛难忍,当再次喂养时望而却步,造成喂养失败。

  乳房胀奶没有及时疏通 一般在产后24~48小时母亲开始涨奶,当胀奶时乳腺管未及时通畅,组织液和血液的增加,干扰乳汁的流出。新妈妈往往伴有乳房的皮肤发红,胀痛,体温增高或发烧。这时宝宝很难含接好。因为胀奶,一些新妈妈望而却步,处理不好还引发乳腺炎,使母乳喂养告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