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就是给予胎儿良性的环境刺激,包括音乐胎教、触摸胎教、光照胎教、语言胎教、阅读胎教等。
胎儿有感觉的时候要给他刺激。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猩猩做实验发现,绝对安静的环境对猩猩胎儿的发育不好。一个人智力的高低与神经元的发育直接关联。因为,脑神经元有一个大的分支称为轴突,有很多小的分支称为树突,两个神经元之间依靠轴突、树突相互接触形成一种叫“突触”的联系,信息就是这样在大脑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通过音乐、触摸、光照,就会刺激胎儿的大脑神经元分叉,生成新的树突,树突越多,大脑的网络构建得就越好,人就越聪明。”刘教授说,这就从原理上解释了胎教为何有效。
以触摸胎教为例,胎儿在3个月的时候就有了触觉,胎儿身体表面已经分布着神经末梢,无意中碰到时,会做出反应,同时在这个时期,胎儿的大脑也在快速发育,细胞的数量决定大脑的容量。科学家认为,可以利用胎儿的触觉,对其进行良性刺激,使其通过建立触觉神经通路,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使神经元有更多的分支来传递信息。实践证明,凡接受抚摸刺激的胎儿,灵敏度就高,而且肌肉力量强壮,出生后抬头、爬行、行走动作都要比没有接受抚摸刺激的孩子早。
因此,给胎儿进行音乐、触摸刺激都是丰富胎儿环境的一种手段,属于良性的适宜的刺激。这些良性刺激,会使胎儿的神经元增多,树突稠密,突触数目增加,将来大脑网络就会丰富,人就聪明。
怀孕6个月后,再进行音乐胎教
提到胎教,人们很容易想到音乐胎教,即在孕妇孕期播放一些名曲或孩子们喜爱的乐曲,让母亲和胎儿同时欣赏。对此,有专家质疑,胎儿在子宫内是否能够听到母体外播放的音乐?这样的音乐胎教是否能够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
20多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产科医师在研究胎儿医学的基础上,使用B超、胎儿镜、脑电图等先进科学仪器进行检查,证实孕妇怀孕24周后,胎儿有听觉功能,并用实验的方法发现出生后的婴儿对在子宫内曾经听惯的音乐有记忆的表现。1985年,我国专家应邀参加法国巴黎生殖健康大会,会上播放了一段录像,震惊了我国专家。录像显示,孕妇怀孕24周后,每周让胎儿听一两次音乐,而孕妇戴上耳塞不听,孩子出生5天后,未听音乐,一抱就哭闹不止,拒绝吃奶,但只要一播放之前听过的音乐,孩子马上高兴得手舞足蹈,吃奶也很配合。国外还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者向怀孕24周后的孕妇反复念一个故事,孩子出生后,听不到故事就不吃奶,这时,研究者给孩子一个特制的奶瓶,奶嘴和一个音响设备相连,一吸吮奶嘴,就播放那个故事,结果孩子就反复吸吮奶嘴,直到听完故事。这说明胎儿有听力,也有简单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