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避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方法例示
有一位父亲,他曾经和孩子试着换个位置,孩子当父亲,父亲作孩子。孩子向父亲提问题:“人家挣一千元,你怎么挣八百元呢?人家住三居室,你怎么住筒子楼呢?人家有高级职称,你怎么还是助理呢?”这位父亲虽然很有涵养,但最终还是受不了孩子这样的提问而大发雷霆。他认为儿子怎么能不看实际情况一味地要求老子挣大钱,住好房,有高级职称呢?由此他悟出道理,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要合情合理,要实事求是。
操作提示
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顺其自然,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排忧解难,而不要硬逼孩子,无休止地对孩子提出要求,不切实际地急于求成。
拔苗助长只会事与愿违。当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时,孩子的反感就必然要产生了。时间一长,随着这种反感的积累,出现各种问题也就成为必然。
方法二:切莫重言教、轻身教
方法例示
孙元伟的父亲是一个私营企业的董事长,人称“款爷”。他平时吃喝玩乐,很会享受,但对儿子要求极严。孙元伟也很争气,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
后来,孙元伟的父母离了婚,原因是父亲和公司的女秘书“好”上了。孙元伟曾苦苦劝过父亲,但父亲呵斥他:“小人不管大人事”。此后,父亲公然将那女秘书带回家过夜。孙元伟想念母亲,无法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为了排遣苦闷,他还时常将家里的钱偷出,去玩游戏,进酒家,看录像。
一次父亲外出洽谈业务,孙元伟在父亲卧室里发现几盘录像带,一放,全是裸男裸女的下流动作。此后,一有机会,孙元伟就溜进父亲的卧室,偷看黄色录像。整天满脑子里也想着那些镜头。半年后的一天,孙元伟将一女同学诱骗家中,强行奸污了她,案发后,县法院依法以强奸罪判处孙元伟有期徒刑2年。
操作提示
“身教胜于言教”这是古训,是我国传统家教的重要经验。父母不但要言教,更要身教。因为孩子通常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习惯。如果父母有不良的习惯,孩子也会通过模仿、耳濡目染等方式加以学习,因此孩子的不良个性、品质、习惯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密切相关。父母的不良习惯不但自己受害,更使子女受害,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方法三: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方法例示
超超智力超常,学习成绩优秀,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前三名,并提前升入大学。上大学以后,母亲都要每周去学校两次:一是带给他一些好吃的,二是替他收拾床铺,洗衣服、袜子等。超超在学习上是强者,在生活中却是弱者。后来,学校送他到北京语言学院进修外语,作出国前的准备,他非常担心出国以后无法独立生活,每天晚上都失眠,以至于得了习惯性失眠症。
操作提示
父母适当的关心和照顾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旦照顾过了头,就成了问题。孩子一旦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有大脑而不用,有手脚而不动,不从事任何实践活动,只是被动地接受。一旦离开父母、家庭就会感到寸步难行,不知所措。父母要防止将关爱变成溺爱,把握爱的尺度。如果关爱过了头,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方法四:不能片面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
方法例示
王菲为了儿子小波能够出类拔萃,在学习上对小波的要求很苛刻,标准很高。每次公布考试成绩,小波拿回成绩单,无论是95分还是98分,王菲总是说:“你还可以考得更好!”
王菲对小波用心良苦,总是担心小波松劲,而且认为小波没有考满分,说明还有差距。所以即使小波考初中时均分达到90多分,王菲还是不肯表扬儿子一句。久而久之,小波产生了学校恐怖症,拒绝上学。后来,王菲带孩子来做心理治疗时,才发现小波的左手腕上有11道刀痕--由于成绩不能使妈妈满意,他对自己实施了惩罚,考95分以下刻一刀,考90分刻两刀。除了手腕的刀伤以外,小波还每每以头撞墙来惩罚自己未能考得更好。
操作提示
很多父母往往过于看重分数,仅仅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孩子,使孩子从幼年期起就承载了太多的负荷和压力。孩子勤奋上进值得高兴,但是过分重视分数和名次,把学习当作竞赛却未必是好事情,要想让孩子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取胜,一定要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上入手,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综合竞争力,才是抓住了孩子未来成功的根本。
方法五:莫要强求孩子练特长
方法例示
吴静是一年级学生。还在上幼儿园时,她就得每星期去学游泳三次,除此之外,每星期还有一次电子琴和一次绘画课。吴静并不喜欢去学游泳,但却不得不去,否则妈妈就会骂她。可是,最近每到上游泳课的时间,吴静就会开始呕吐,在学校上课的态度,似乎也失去了自信,甚至连做作业的速度也变得较缓慢
老师发现这个情形,便和妈妈联络。妈妈问小莉:“你是不是不想学游泳了?”小莉很高兴地回答:“嗯,我不想再去了!”可是妈妈认为已经学了这么久,放弃很可惜,坚持让吴静一定要练下去。
操作提示
让孩子学习一门艺术,对于开发孩子智力、陶冶情操、活跃生活都大有好处,或许还能造就出一个“小天才”。但是当学艺已经成了孩子不堪承受的重担,父母就须重新考虑了。学才艺最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是孩子的兴趣、天赋。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兴趣,把它作为任务强加给他们,就会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从而导致问题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