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审视自我走出家庭教育陷阱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有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而又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他们往往凭个人的直觉和传统经验来管教孩子,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误区,甚至闹出了许多悲剧。如果不能认识和避免这些误区,必然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苏联教育家    马卡连柯

  【个案点击】

  宁振兴10岁了,他性格内向,朋友不多,大部分时间都一个人呆在家里。只要是出门,即便是到邻家去,妈妈总是千叮万嘱。邻家阿姨让他坐,他会说:“我不坐。妈妈说了,衣服不能弄皱。”玩的时候,他总是小心翼翼,比如玩捉迷藏他总是第一个被捉住,因为他根本就没藏,小朋友提醒他,他说:“妈妈不让我把衣服弄脏。”小朋友约好一起去看一个生病住院的同学,宁振兴说:“你们去吧,妈妈让我玩后就回家做作业去。”

  宁振兴整天妈妈长妈妈短,无事不提妈妈,玩的时候怕妈妈这妈妈那,妈妈的命令和规定始终控制着宁振兴,他的行动围绕着这些命令和规定转,玩得一点也不尽兴,小朋友嫌他麻烦,都不想跟他玩,还嘲笑他是妈妈的“应声虫”。但嘲笑起不了作用,宁振兴的“妈妈病”已成为了习惯。

  【案例解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孩子的成才是由父母的双手奠定的,教育好子女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很多父母缺乏对孩子发展状况的研究,不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而不顾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一味追求智力开发,过早地进行各种知识技能训练,做出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事情,致使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背上了很重的心灵包袱。

  他们忽视孩子独立意识、良好情绪情感、良好品德素质和生活习惯的培养,造成孩子的心理不健康。这些父母的所作所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毋庸置疑,父母只有认识和避免这些误区,才能避免很多教子中的遗憾,甚至悲剧。个案中的宁振兴,就是因为妈妈的教育方法不对,才成了一个“妈妈病”的没主见、缺少独立性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但现实中有很多家长仅凭一己之见盲目地教育孩子,这样难免步入家教误区,对孩子的一生贻害无穷。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很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有问题,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家教要讲究科学,父母要有耐心和细心,并坚持科学民主的家教方法。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孩子的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一定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正在成长的人来看待,才能教育好孩子。倡导科学,也就是倡导遵循现代化的学习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去教育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水到渠成,取得成功。        【建议父母的方法】

  父母在错误的家教思想的误导下,往往步入教子的误区。只有及时地消除家庭教育的误区,采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教育专家指出,父母要注意如下几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