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人要让自己的孩子打工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美国的孩子非常独立,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从很小就开始打工,从很小就有这种经济意识。那么,美国的家长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就出去打工呢?我看到了这样几点原因:

  一、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问过我的美国父母,为什么要让孩子出去打工。我的美国家庭还是比较富裕的,绝对不会缺少给孩子的零用钱,而据我所知,莎拉14岁就开始在超市工作了。

  我的美国爸妈认为:只有出去打工才能真正接触到社会。学校是一个同龄人的群体,而工作的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们认为,让孩子早日接触到不同的人,学会与他人共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的确,莎拉工作回来会经常给我们讲她的同事:辍学的女生,五十多岁的大妈,英文很差的移民,脾气很坏的老头。作为一个收银员,莎拉还得向那些劳累了一天的、脾气很差的购物者绽开笑脸。

  通过对我身边的同学的观察,我发现,那些没有打过工的或者是打过很短时间工的学生与那些坚持工作的学生,无论是在与人交流的能力上,还是与人合作的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我在Central的同学,她们虽然学习非常优秀,但是因为不出去打工,社交能力明显比一般的学生要差。当她们来到我家的时候几乎从不敲门,只站在外面给我发短信让我来开门,而且在第一次见到我的家人时会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

  可拉和可丽莎第一次来我家的时候,我很惊讶地发现是莎拉先笑着迎上去,伸出手说:“你好!我是Gogo的妹妹,很高兴见到你们!”而她俩则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当我在Central微积分课上的朋友们来到我家参加我的聚会时,他们甚至都没有跟除了我以外的人打招呼,只是聚成一堆在地下室里聊天。而像我的妹妹们,还有我的另一些在外面打工的同学,就显得非常大方有礼。

  在我的聚会上,我听见了一直在一家服装店打工的克里斯蒂娜和我的一个从来不打工的Central朋友安东尼奥的对话。

  克里斯蒂娜:“你好啊!我是克里斯蒂娜!”

  安东尼奥正准备从她身边走过去,忽然他愣愣地转过身来:“你在跟我说话?”

  克里斯蒂娜开心地笑了:“对啊!就是你啊!我没有见过你,你是Gogo在Central的朋友吗?”安东尼奥回答:“对啊。”

  克里斯蒂娜很夸张地“哇!”了一声:“真棒!我听Gogo说过很多关于你们的事情,你们都好聪明啊!我在Central选过日语,那真是我最喜欢的学校了!可惜我们学校的老师不让我再选其他的课,不然咱们就可能成为同学了!”

  听到这话,安东尼奥来了兴趣:“真的吗?你们学校为什么不让选其他的课呢?”

  然后他们聊了很长的时间。

  就这样,克里斯蒂娜跟我的那帮内向的Central朋友们也成为了朋友。

  克里斯蒂娜家里的条件非常好,学习成绩也非常不错,但她一周还要坚持工作20个小时左右。她经常跟我提到她在工作中遇到的人。

  “天啊,”有一天她来接我去商场,我一上车她就忍不住了,“你真是不知道,今天有多恐怖!”

  “怎么了,”我问,“难道又有小偷不成?”

  她无奈地摇摇头。

  “今天这事特别奇怪,”她说,“弄得我都有些哭笑不得了。下午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个穿女人衣服的同性恋,一进来就在收银台前把裤子脱了下来!”

  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一会儿之后,我哈哈大笑。

  “你还笑!”她嗔怪地说,“你要是得像我一样去跟他说,让他把裤子穿上来出去的话,你就不会笑了!”

  “什么!”我大吃一惊,“你还得跟他去说这种话!那……”

  “你看看!这就是我的工作!不仅得叠衣服,还得干这种事……”她摇摇头,“前天有个女孩跑进来说她被强奸了,让我们带她去找警察。这种事还算好的,摊上今天这样的人,真是没办法!”

  “那你不能够换一个工作吗?”我睁大了眼睛问,“这样的工作你还做!”

  “喂,这好歹也是一份工作吧!”她看着我,坏坏地笑了,“总比有些人没工作好吧!”

  也就是因为在外面打工,克里斯蒂娜才练就了与任何人都能交流,并且与任何人都能很好交流的能力。在我看来,这种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这种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工。试想,如果不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我们又怎么会去请一个**狂走出商店呢?

  我的中国家长经常跟我说,这种能力是能在以后培养的,但我的美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知识是什么时候都能够学习的,但是这种能力只有在小的时候培养,才能够形成一种性格。所以,在美国即使是非常有钱的家庭也会让孩子出去打工,为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而那些真正有“书呆子”型孩子的家长,往往会一耸肩,然后很无奈地说:“他天生就这样,没办法,我早就跟他说过要找份工作,干点别的,他不听,我也没办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