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原因
怀疑与剖腹产有关孩子缺乏活动刺激
据国外调查“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发病率为5%,而在我国对此病的认知率很低。专家告诉记者,不仅仅是家长,很多地方的儿科医院都不了解这种疾病。尽管目前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发病原因指向了剖腹产的上升。
猜测一:剖腹产导致“先天不足”
国外有研究表明,剖腹产是导致孩子统合能力失调的一个原因。胎儿在母体的一举一动和其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胎儿在母体产道的正常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第一次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抚触机会,而剖腹产剥夺了孩子最先感觉统合锻炼的权利。
猜测二:孩子缺乏活动刺激
现在的家长或者祖父母辈,疼爱孩子过度,整天抱在怀,生怕孩子摔痛了。以致有的孩子没有经过爬便直接学会了走路。池霞医生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带孩子来看病时,都回忆起,孩子当时没有“爬”就直接“站”了。
现在的孩子户外活动的机会少了,孩子就很少获得五官感觉上的刺激和对肌肉运动的感受,便会使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发展迟缓和感觉异常。
提醒:婴儿期一定要让孩子先爬再走 “孩子如患有感统失调,3到6岁是最佳矫正时期。”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指出,患有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儿童需要接受专业的感觉协调训练。那么,家长如何尽早发现孩子运动协调能力异常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要家长注意孩子以下几个时期:
一,在婴儿期
“站、坐、爬、走”都比同龄孩子要落后;在爬行的时候比较笨拙,有的宝宝只会用一只胳膊,有点像是“匍匐前进”,很多家长看着都觉得有些不对劲。
池霞医生指出,千万不要忽视了孩子“爬”的这个过程。婴儿从躺卧到站立,其实是学会身体重心逐渐下移的过程。要提醒的是,不少家长会忽视宝宝的爬行。其实,如果孩子直接从“坐”跳到“站”,实际上跃过了重心在膝盖的重要环节,日后宝宝虽然照样会蹦会跳,但容易出现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
二,学龄前
此时孩子在幼儿园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有两项能看出孩子感觉统合的能力,一个是拍球,一个是跳绳。拍球需要手眼协调,而跳绳更需要全身的协调,孩子运球不超过5个,总是学不会跳绳,就说明协调能力有问题。
另外,孩子在涂色时总涂出格;在玩攀爬游戏的时候,容易摔倒等,家长都应注意。
三,学龄期
学习中总是写错字、算错数、记错题,看书时常会“串行”;总是把老师和家长的话当“耳边风”,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有的孩子表现为好动、不安、脾气大、上课喜欢动来动去;还有一些孩子常常撞倒东西或跌倒,语言的协调性也差,唱歌时常常跑调,上课发言时甚至会口吃等。
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目前,正规的感觉统合训练只是集中在相当有限的范围之内,不能满足大多数家长的需要。而且,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关键在于预防,越早训练效果越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介绍几种由家长配合可直接在家里进行的游戏训练方法,既简单有效又能促进亲子关系,希望能给家长们一点帮助或启示。
前庭功能失调 问题主要表现: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听而不见、久转不晕,平衡能力差,虽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门墙。
游戏方法
充分爬行
要训练宝宝爬行,出生后28天内宝宝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让宝宝俯卧几秒钟,先锻炼颈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头,用手抵住他的双脚,宝宝可趁势向前爬,会爬后再充分爬行3个月以上,尽量不使用学步车。
平衡游戏
婴儿期家长要多摇抱,也可以让宝宝多坐摇篮,强化孩子对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输入。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们玩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游戏。
飞机游戏
由家长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顶住孩子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脚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则颈部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平,做成飞机模样。这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摇动。
摇摆毛巾游戏
用毛巾将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摇动,也可在摆动时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标投球。
触觉过分敏感 问题主要表现:偏食、挑食,不爱吃菜;吃手或咬指甲;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陌生环境胆小、怕黑、粘人或紧张、退缩,不敢表现;对小伤小痛特别敏感;不合群或不会和别人玩,爱惹人。
游戏方法
洗澡游戏
1.冷热水刺激: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来感受,家长也可先做示范,并观察孩子的表现。
2.梳头游戏: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顺其势梳头,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对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3.麻布刷身游戏: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可以边讲故事或唱歌,保持轻松氛围,以免孩子紧张。也可用毛巾、海绵、软刷子等替代。
抓痒游戏
让孩子躺在床或沙发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依孩子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如果连一些常需接触他人的部位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加强此游戏。
毛巾卷游戏
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再轻轻滚动或下压,也可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身体的各部位,强化各部位的触觉感受。
沙土游戏
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在大盆里,让孩子在里面玩耍,尤其要适当增加沙土与孩子身体的接触面。
垫上游戏
让孩子在地毯上双手抱头,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对运动企划、触觉、自我形象都有益。另外,还可练习前滚翻和后滚翻。
小刺球游戏
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来完成,后背则由家长辅助进行。
问题主要表现:动作协调能力差,笨手笨脚,做事拖拉、磨蹭,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自信、消极退缩、不敢表现。
游戏方法
球类运动
球类运动对小肌肉、大肌肉协调以及反应速度、灵活性都很有帮助。3岁左右的孩子要训练他们拍皮球,要求他们左右手交替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训练他们打乒乓球和羽毛球。
学做家务
4岁左右的孩子有积极参与家务的要求,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家长应耐心地教会孩子逐渐从事各种家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长期承担某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