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究竟要不要为孩子选择朋友呢?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2、给孩子选择的自由

  给孩子选择朋友的自由,并不是说家长不作任何干预,对其放任自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目前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很多,孩子的自制力较差,稍不留神,也许就会被浊水湿了脚,这就需要家长作出适当的引导。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值得褒奖的?什么是必须批叛的?孩子往往并不能分辨清楚。他们可能会和那些好打架闹事的同学交朋友并模仿他们的行为,认为那是讲哥们义气,是勇敢;他们可能会和那些挥霍金钱讲究吃喝的同学交朋友并学着他们的样儿,认为那是成熟是有品味。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必谴责他乱交朋友,而是要帮助他正确认识那些行为的弊端。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就会主动远离那些行为习惯不好的人,主动与那些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人为伍。

  家长要对孩子的朋友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单纯地用成绩好坏或家庭出身来评判他的朋友,也不能因为他的朋友偶尔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就完全否定他并禁止自己的孩子与他来往。要鼓励孩子与不同场合、不同类型的朋友接触,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人各有所长”“取长补短”等观点,从不同的朋友那儿获得不同的感受,学到不同的知识。

  当然,孩子的自制力和自控力毕竟有限,当发现孩子与志趣相迥的朋友交往时,家长也必须作出良性干涉。比如,孩子在和一个有着犯罪倾向的朋友交往,家长应当机立断,坚决阻止他们继续来往。而如果孩子的朋友只是有一些不太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朋友请到家里来玩或主动参与他们的游戏,寓教于乐,对他们进行正确教育、引导。

  诺飞妈妈的作业:

  1、鼓励诺飞去结交更多的新朋友,并尽力为他提供一个交友、择友的条件和机会。

  2、尊重诺飞交友的意愿,不能用自己的偏见评判他的朋友。

  3、当诺飞在交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其关心和引导,而不是替代和阻止。

  温馨提示: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要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和辨别力。孩子要适应这样一个“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的现实环境,并辨明是非,选择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接触。这锻炼的是一个人的适应力和辨别力。但是,如果家长为孩子选择好了朋友,那么孩子就不必发挥他的辨别力了,也不必努力适应环境,只需要被动顺从环境就行了。

  一个人的成长还包括学习更多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与人的相处,总会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通过处理这些问题,一个人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也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如果家长用一个模式去为孩子框定朋友,一方面,孩子与同类型的人接触,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会减少,这也减少了他解决问题的机会;另一方面,孩子在和朋友发生矛盾时,家长会认为这是因为 “志趣不投”引起的,而因此出面把那位朋友轰出局,这也让孩子失去了积极解决问题的机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