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究竟要不要为孩子选择朋友呢?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咨询手记:

  1、你真的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吗

  现在,父母对孩子成长的紧张度越来越高,总担心孩子会不会摔着了、碰着了,会不会好好学习,会不会学坏,真恨不得替孩子背了书包去成长。父母在亲身感受和耳闻目睹丰富的人生经验后,有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温室的花朵虽然也能如期开出美丽的花,但是,由于缺乏大自然的阳光雨露的滋润,它是脆弱的、娇嫩的,经不住风雨,其颜色也没有在露天盛开的花儿鲜艳、灿烂。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就反其道而行之,时时不忘给孩子搭建温棚。

  独生子女时代,孩子对朋友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友谊,不仅能让孩子身心愉悦、开启智力、激发灵感,而且还能让他们在取长补短、互帮互助中得到提高。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对友谊的渴求,很多家长在社区网络上发帖给孩子寻找朋友。当然,不管是在网络上为孩子寻找朋友,还是在现实中为孩子选择朋友,不少家长都带着明显的功利性:只和好孩子交朋友,不能和坏孩子来往;希望好孩子能影响并带动自己的孩子更优秀。

  12岁的诺飞就有这样的一个妈妈。虽然诺飞表示了强烈的抗议,但妈妈却用“我是对你负责”的大道理来搪塞。妈妈这样做,真的是对诺飞的成长负责吗?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要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和辨别力。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是我们欣赏和喜欢的,有一些人是我们不太感冒的,还有一些人甚至是我们讨厌的。但是,我们无法将那些讨厌的人从我们的环境中清除出去,更不能改变他,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这样一个“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的现实环境,并辨明是非,选择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接触。这锻炼的是一个人的适应力和辨别力。但是,如果家长为孩子选择好了朋友,那么孩子就不必发挥他的辨别力了,也不必努力适应环境,只需要被动顺从环境就行了。

  一个人的成长还包括学习更多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与人的相处,总会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通过处理这些问题,一个人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也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如果家长用一个模式去为孩子框定朋友,一方面,孩子与同类型的人接触,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会减少,这也减少了他解决问题的机会;另一方面,孩子在和朋友发生矛盾时,家长会认为这是因为 “志趣不投”引起的,而因此出面把那位朋友轰出局,这也让孩子失去了积极解决问题的机会。

  一个人的成长还包括积极发挥其能动性,努力改造环境。一个人在适宜的环境里生活会产生惰性和依赖性。家长如果为孩子选择的都是榜样性的朋友,那么孩子就会顺从地跟着榜样走,虽然有可能最后能像榜样一样出色,但是仅限于是榜样的“翻板”,不会有更多的创新;而且,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榜样并不是完美的,也并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亦步亦趋地学榜样,也许不过是一场“东施效颦”的闹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