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手记:
1、父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父为子纲,父母在孩子面前有绝对的权威。现在,我们倡导的是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要求家长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和孩子交朋友,这对于建立亲密、融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民主有民主的度。如果孩子的作用显得超乎寻常的重要,父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这就扰乱了家庭系统固有的层级关系。
小龙的父母决定接手一个门面做生意,这是父母自己的事,可以不必和小龙商量。当然,如果仅仅是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倒也无妨,但是却不能将这个决定权交给未成年的他。小龙爱慕虚荣的孩子气左右了整个局面,这为他日后形成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性格埋下了隐患。
父母因为错失良机而互相抱怨,争吵不断,这也是两个大人的事。可是妈妈却为了争取支持力量,又将小龙拉过来,13岁的小龙在这个家里起到了超乎寻常的作用,而父母的力量相对显得弱了。
后来,小龙要转学,这好像是他自己的事,应该由他自己作主吧。但他很快又反悔了,并迁怒于父母的不负责任。诚然,上不上学、转不转学是他自己的事,但是父母作为未成年孩子的人生导师和监护人,有责任引导他做出理智的决定而不是听凭他的指挥。他毕竟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很多思想和观点都很幼稚,喜欢意气用事。父母需要引导他学会承担责任。
父母在物质方面对孩子的愧疚和一味的满足也让孩子心理上占了上方,他会觉得:父母对不起我!我有权享受更好的条件。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逻辑。是谁规定了父母必须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父母生下孩子,并在他成年之前,为他提供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这就是父母需要做的事。父母没有义务为孩子提供额外的物质条件,孩子也无权要求这些。明白这个最基本的道理,父母就不会有愧疚,孩子也不会委屈和怨气了。
在小龙家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已经错乱,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权威,孩子对父母充满了不屑和怨恨,在这状况下,出现后来的孩子举刀逼向母亲和向母亲拳头示威也就不足为奇了。
父母和孩子之间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呢?什么样的关系才叫和谐呢?
我们将家庭当作一个系统来看,系统有其内部运作的规律,按规律来行事,系统才会出现和谐。系统运作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秩序。在家庭系统中,先有父母,然后有孩子。这个时间秩序决定了父母和孩子是有层级的,也就是层次、阶层、级别:父母在前,孩子在后;父母在上,孩子在下。按照这个层级关系确定家庭角色定位,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才会呈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