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意会阴部卫生
分娩时,因为胎儿通过而扩张了的阴道于产后10天开始回缩。撑开的阴道壁会出现肿胀并有许多细小伤口,分娩后1~2天内排尿时会感到疼痛,通常1周后恢复。骨盆底部的肌肉约在4~8周内恢复。故产褥期不能做重体力劳动,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否则容易发生阴道壁膨出或子宫脱垂。如果分娩时施行了会阴切开术,分娩后1~2天内伤口有时会发生痉挛性疼痛,不必担心,拆线后症状会减轻。
产后,特别是产褥期,会阴部分泌物较多,应特别注意卫生。每天可用温开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1~3次,并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干燥。
在产褥期从阴道排出的分泌物叫做恶露,含有分娩造成的产道伤口的分泌物,胎盘剥离后的血液、黏液、坏死的脱膜组织和细胞等物质,正常恶露没有臭味。在正常情况下,恶露色鲜红,为血性恶露,1周以后,恶露颜色转淡,为浆性恶露,2周以后,恶露变淡黄色或白色,为白色恶露。正常产后3周左右恶露干净。
如产后2周,恶露的量仍然多且色红,可能是子宫复原不好。如果恶露有腐臭味,可能有细菌感染,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产后修复注意卫生
4、居室通风,勤换衣物
产妇要讲清洁。受旧风俗影响,至今还有些地区有人主张把产妇居室关得严严的,对“风”惧怕三分,不让一丝一缕新鲜空气进入室内,产妇在这种空气污浊的室内数十天会严重影响健康,特别在夏天更易生痱子、中暑。还有人主张不让产妇刷牙、洗头、洗脚、用水擦身,怕引出“月子病”,这对产妇更是不利。科学的做法是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换内衣内裤和床单,以保持清洁和干燥。大小便后特别是哺乳前更应注意洗手。
5、注意饮食的营养
产妇分娩之后,除了要有足够的营养来补充妊娠分娩时的消耗,促进身体各器官的恢复,还要进行哺乳,因此产后母体的营养需求比妊娠时还要高。产后增加营养,是产妇身体复原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