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若能及早发现并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以下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症状及相关说明,希望帮助家长及时识别并采取行动。
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常表现为吃奶量明显减少,吮乳时间短且无力。吃奶时容易呛奶,似乎对饥饿感缺乏正常反应。
败血症患儿通常不哭闹,或仅哭几声便停止,且哭声低微,类似“猫叫”。
新生儿败血症可能导致体温偏低(低于35.5℃),同时手足冰凉。这种体温异常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患儿全身乏力,四肢活动减少。拉伸上肢时无明显屈曲反应,松开手后上肢会自然下垂,无法抓紧物体。
败血症新生儿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缺乏正常的惊醒、注视或微笑等行为,常表现为精神萎靡或嗜睡。
正常生理性黄疸应逐步消退,但败血症患儿的黄疸可能持续不退,甚至加剧,或在消退后再次出现。
新生儿败血症可能导致生理性体重下降超出正常范围,且在体重增长期无法正常增加。
严重败血症可能引发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等。此外,还可能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呕血、便血或肺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常见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以下权威站点提供了关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更多信息: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是关键,家长需密切关注宝宝的异常表现,确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