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糕是什么意思

切糕是什么意思

切糕事件与网络热词的兴起:从“宝马车”到“糕富帅”

背景介绍

2012年,“切糕”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与之相关的网络用语如“宁愿坐在切糕车上哭,也不要坐在宝马车上笑”以及“糕富帅”等,也成为当时网友热议的焦点。

切糕,原指新疆地区的一种传统甜点——玛仁糖,但在2012年的一系列事件中,这一词语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和文化含义,甚至成为了网络文化的象征之一。

事件回顾:湖南岳阳切糕事件

2012年12月3日,湖南岳阳发生了一起因购买切糕引发的冲突事件。当地村民凌某在购买新疆商贩出售的核桃仁糖果(即切糕)时,因语言沟通不畅产生误会,双方发生争执,最终演变为群体殴打事件。

根据岳阳公安在当天10点21分发布的微博警情通报,事件造成两人轻伤,核桃仁糖果损坏金额高达16万元,加上损坏的摩托车和其他损失,累计金额约为20万元。随后,凌某被刑事拘留,新疆商贩的财物得到赔偿后被遣返回新疆。

网络热议与“切糕”文化的兴起

事件发生后,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上迅速掀起了关于“切糕”的热议。网友们纷纷调侃切糕的高昂价格和强买强卖的现象。一些经典的网络段子应运而生,例如“这是一个宝马车撞翻切糕车后,宝马车主弃车逃逸的年代”。

“切糕”也被赋予了象征财富的含义,甚至有网友戏称:“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力,不是看黄金储备,而是看切糕储备。”

切糕的定义与文化背景

切糕,原名玛仁糖,是新疆地区的一种传统甜点。它由核桃仁、葡萄干、红枣等干果和糖浆制成,因其质地紧实且价格较高,在新疆以外的地区常被误解为“天价商品”。

2012年切糕事件后,这种甜点成为网络文化的象征之一,其背后也反映了社会对价格、诚信以及文化差异的讨论。

时间线:湖南岳阳切糕事件关键节点

  • 2012年12月3日:湖南岳阳村民凌某与新疆商贩因购买切糕发生冲突。
  • 2012年12月3日10:21:岳阳公安在微博发布警情通报,事件细节曝光。
  • 事件后续:凌某被刑事拘留,新疆商贩得到赔偿并被遣返回新疆。

事件的社会影响

湖南岳阳切糕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切糕价格和销售方式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反思。同时,这一事件催生了诸多网络热词,成为2012年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

“切糕”从一种传统甜点演变为网络文化符号,其背后折射出社会对文化差异、诚信交易和网络传播的深刻思考。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