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面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细若发丝,长度固定,能长时间保存且通常不添加防腐剂和添加剂,其独特特性与制作方法密切相关。以下为您详细介绍挂面的制作流程。
和面操作需遵循“四定”原则:
和面结束时,面团呈松散小颗粒状,手握可成团,轻揉能松散复原,断面有层次感。卧式直线搅拌器和卧式曲线搅拌器的和面效果较好。近年来国外出现先进的真空和面机,但价格昂贵。
采用圆盘式熟化机或卧式单轴熟化机对面团进行熟化、贮料和分料,时间一般为10 - 15分钟,要求面团的温度、水分与和面后相差不大。生产实践表明,面团复合后进行第二次熟化效果更明显,国内外部分厂家已采用该方法。
一般采用复合压延和异径辊轧的方式,技术参数如下:
| 参数 | 详情 |
|---|---|
| 压延倍数 | 初压面片厚度不低于4 - 5毫米,复合前相加厚度为8 - 10毫米,末道面片为1毫米以下,压延倍数为8 - 10倍,使面片紧实、光洁。 |
| 轧辊线速 | 末道轧辊线速以30 - 35米/分钟为宜,保证挂面质量和产量。 |
| 轧片道数和压延比 | 轧片道数以6 - 7道为好,各道轧辊较理想的压延比依次为50%、40%、30%、25%、15%和10%。 |
| 轧辊直径 | 复合阶段辊径为∮240毫米、∮240毫米、∮300毫米;压延阶段辊径为∮240毫米、∮180毫米、∮150毫米、∮120毫米、∮90毫米。 |
切条成型由面刀完成,面刀的加工精度和安装使用与挂面的质量缺陷(如毛刺、疙瘩、扭曲、并条及宽、厚不一致等)有关。面刀有整体式和组合式,形状多为方形,基本规格有1.0、1.5、2.0、3.0、6.0毫米五种。目前国内已开发出圆形或椭圆形面刀,解决了条型单一的问题。面刀下方设有切断刀,可根据每杆湿挂面的长度调节转速,将湿挂面横向切断。
挂面干燥是生产线中投资最多、技术性最强的工序,与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密切相关。生产中出现的酥面、潮面、酸面等现象,多因干燥设备和技术不合理导致,需高度重视。现行挂面干燥工艺一般分为三类:
一般采用圆盘式切面机和往复式切刀。圆盘式切面机传动系统简单,生产效率高,但挂面整齐度差、断损多;往复式切刀挂面整齐度好、断损少,但效率稍低、传动装置较复杂。
传统的圆筒形纸包装多采用人工,难以实现机械化。新型的塑料密封包装已实现自动计量包装,主要在引进设备的厂家使用,是未来发展方向。
湿面头应即时回入和面机或熟化机。干面头可采用浸泡或粉碎法处理后返回和面机。半干面头一般采用浸泡法,或晾干后与干面头一起粉碎。浸泡法效果好、应用广泛,但易发酸变质。粉碎法要求面头粉细度与面粉相同,回机量不超过15%。少数厂家采用打浆机,使干面头受粉碎和浸泡双重作用,效果好且较卫生。
综上所述,挂面的制作过程包含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技术参数,这些共同决定了挂面的质量和特性。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该内容为综合食品加工领域的常见知识整理,暂无具体单一权威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