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草:特性、分布与药用价值
概述
鹿茸草(学名:Scrophularia ningpoensis),为玄参科鹿茸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形态独特、药用价值广泛而受到关注。
别名
鹿茸草在不同地区有多种别名,包括:
- 千年艾(《庐山志》)
- 千重塔(《植物名实图考》)
- 瓶儿蜈蚣草、山门穹(《杭州药植志》)
- 千层矮、龙须草、白路箕、毛茵陈、白丝草、土茵陈(《湖南药物志》)
- 栀子草、牙痛草、白头翁、六月霜(《江西草药》)
- 白山艾、白龙骨、白杉笠、千层楼(《福建中草药》)
- 千年春(江西《草药手册》)
- 千年霜、满山白、白头毛、白鸡毛、四季青、瓜子草、老鼠牙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植物特性
鹿茸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特征包括:
- 根部:主根木质化。
- 茎部:茎多数,密集丛生,整体呈绿色,下部有少量绵毛,节间较短,表面有短柔毛或无毛。
- 叶片:叶交互对生,有时互生;茎下部叶呈鳞片状,节间短,互相覆盖呈覆瓦状;向上逐渐变大,呈条形或条状披针形。
- 花朵:花单生于茎上部叶腋,形成总状花序;子房长卵形,花柱顶端弯曲,柱头呈头状。
- 果实与种子:蒴果卵形,被宿萼包裹,室背开裂,种子多数,呈扁椭圆形。
分布与生长环境
鹿茸草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地,通常生长于低山多沙山地及草丛中。
药用价值
鹿茸草全草入药,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以下病症:
总结
鹿茸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因其独特的植物特性和广泛的药用价值,在中医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以下文献提供了关于鹿茸草的详细信息: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