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孩子天生说话晚,其实全是宠坏的

编辑:Kiki

  1、关键时刻,别替孩子说话
  在生活中,想法设法激发宝宝说话的愿望。比如孩子咿咿呀呀的通过手势和眼神来表达自己想喝水的需求,别急着把水杯递过去,可以问下宝宝:“宝宝想喝什么“,引导孩子说出”水“,如果孩子说了,可以再强调:”宝宝想喝水了是不是,妈妈去拿好不好”。当孩子大一些,可以用选择句式,”宝宝想喝开水还是果汁“。总之,当宝宝有什么要求,妈妈可以适当地根据宝宝年龄延迟满足,让他们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2、不妨做个话痨妈妈
  由芝加哥大学教授Dana Suskind领导的研究发现,宝宝在婴儿时期,家长越是“话痨”,孩子就越聪明。
  和宝宝一起,你应该尽可能地向宝宝描述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情景。比如走在马路上,和宝宝说:“小汽车嘀嘀嘀,看,这辆车是黄色的哦!”逛公园,和孩子描绘美丽的景色:“宝宝你看,这是枚红色的映山红,那是翩翩起舞的蝴蝶。”即使在家给宝宝换个尿布,也可以爱意浓浓地和他们唠叨:“妈妈要给你擦小屁股了哦,躺好不要动,舒不舒服呀?”
  总之,和孩子时时刻刻进行对话,即使他现在没有给你正面的回应,但是一切“说”都是建立在“听”之上,听多了,才会最终内化成语言表达出来。当然,和宝宝说话时,要做到放慢语速,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让宝宝有个理解的过程。

  3、亲子共读别忽略
  亲子共读一直是培养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妈妈可以挑选一些好记的绘本,指着图片向宝宝讲解:“这是一条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可以重复讲多次方便宝宝理解掌握。多次试读后,爸妈可以试着一问一答:“毛毛虫吃了哪些东西啊?”“熊在哪里啊”……引导宝宝思考并回答。
  再大一些,听完故事后,鼓励宝宝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复述出来。书看的多了,孩子的词汇量自然就多了,小脑袋时不时蹦出来新词语,等着把你惊呆吧。
  4、创造丰富的社交环境
  让宝宝多融入小伙伴的群体对于其语言表达能力是有不少好处的。因为,宝宝和同伴在一起有更多的沟通欲望,二来与他人交流时,大脑需要思考“说什么”、“怎么说”,这个分析、综合的过程也是在促进大脑的发育与语言的发展。看着孩子们一起,用他们自己的“婴语”,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也是很萌萌哒。

  我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妈妈因为“男孩说话本身就迟一些”或者“我家孩子因为遗传自然说话晚”而丝毫不着急。我们常说,养孩子不要过度担忧,但也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在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语言发育规律的同时,恰当的评估和干预还是蛮有必要的。有句英文:better safe than sorry,就是安全比遗憾要好的意思。错过了孩子说话培养的最佳时期,很可能会造成事后遗憾。毕竟,幼儿阶段是人生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若在此时打好基础,则对孩子今后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咱做父母的,现在勤快一点,多花点精力总是没有坏处的。
  【本文章授权转载自小小包麻麻,微信号:xxbmm123】
  来源:瑞敏儿童教育资源
  微信号:amttcc

下载妈妈网APP,获取更多精彩母婴资讯及福利,妈妈的世界只有妈妈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