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计划:如何让宝宝一夜安睡?

编辑:zhiban | 出处: 妈妈网

  、宝宝睡眠作息的培养

  在睡眠障碍的治疗中,我们不可能对孩子使用安眠药、镇静药等药物,碰到宝宝睡眠问题,首先要纠正他们不良的睡眠习惯。通过睡眠习惯教育这一基本治疗方法,分析与寻找不良睡眠习惯产生的原因,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这种治疗方法常常贯穿于各种睡眠障碍的整个治疗过程。

  1.宝宝睡眠作息的养成

  1)睡眠时间

  白天短时睡眠是为了让孩子的精力有所恢复,如果白天睡眠时间过多,晚间睡觉时间就会缩短,晚上孩子睡觉也会变得不踏实。

  因此,在婴儿期,要帮助孩子学会识别白天和黑夜的差异,例如:白天适当减少孩子的睡眠,保持室内光线明亮,不要营造夜间睡觉的黑暗环境。而在夜间,妈妈则要注意将室内光线调得暗一些,尽量不要对孩子造成过多干扰。在宝宝3-4个月后,可以让孩子逐渐适应定时的喂奶,促进内在生物钟与外界环境的同步。

  在幼儿期,父母则应该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每次睡觉前,至少要保持3个小时的清醒状态,晚上入睡前应保持4个小时的清醒时间,并坚持在孩子醒着的时候,将他放在小床上。同时注意养成固定的睡眠作息习惯,既使假期也要维持固定的上床和起床时间。

  2)睡前活动

  睡前半小时应让婴幼儿处于安静的状态。建议妈妈们和宝宝进行规律性的睡前活动,共同度过“愉快时光”,注意要将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内,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孩子处于较安静的状态。

  而关于活动的具体内容,妈妈们可以根据家庭喜好进行选择,只要不让孩子在睡前过度兴奋即可。例如洗澡、换衣服、喝奶、喂水、在床上陪伴孩子夜读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需要强调的是,每天活动的内容应基本保持一致、安排上要有一定的条理性。

  3)入睡方式

  学会自我平静,是孩子学会从觉醒状态自行转入睡眠状态的基本前提 。当儿童感觉缺乏父母的安慰和保护时,自我平静能使他重新获得内心的稳定,这种能力的掌握,也能够减少父母对孩子睡眠的参与度,提高宝宝睡眠的独立性。

  4)“安慰物”和“安慰行为”

  许多儿童在学习自我平静的过程中,往往会借助某种安慰物或安慰行为。常见的“安慰物”  有奶瓶、奶嘴、毛巾等,而常见的“安慰行为”则有拍抱、摇晃、含着手指睡等。

  2.影响儿童睡眠的因素

  1)声音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引起儿童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和兴奋性增加,导致儿童难于入睡。

  如果无法有效改善噪声干扰,可让孩子戴上耳塞或塞棉团,有利于帮助孩子进入睡眠状态。此外,单调的、慢节拍的助眠声音也有助于入睡,如雨水声、催眠曲等。

  2)温度

  卧室最佳睡眠温度为20~25℃,最佳相对湿度为60%~70%。在非快动眼睡眠时,宝宝的体温会出现急速下降,父母要注意做好幼儿的保暖工作,不宜让孩子蒙住头睡觉。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孩子代谢率比成人更快,不宜穿太多和太紧的衣服睡觉,要注意睡衣的舒适度和吸汗性,被子厚度应比成人被子稍薄一层,以免导致孩子睡眠不安,出现踢被、闹腾等现象。

  3)光亮度

  一般而言,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孩子比较容易入睡。因此要避免在明亮的环境下睡眠,以免长时间暴露于灯光下,给孩子造成“光压力”。如果宝宝恐惧黑暗,产生不安全感,则建议父母在卧室开盏小灯,待宝宝睡着后,再将其熄灭。如果早晨日光过于强烈,而宝宝导致早醒,父母可以在卧室内加挂遮光窗帘,提高宝宝睡眠质量

  4)卧房布置

  卧房颜色不应过于鲜艳,以免孩子精神过度兴奋,出现入睡困难。家具的摆置,也应有助于睡眠,不要放置导致儿童恐惧不安的物品和干扰睡眠的杂物。室内空气应保持流畅,确保夜晚睡眠时空气中有足够的氧气。

  5)喂养

  一般来说,含糖、蛋白质和钙质高的饮食,有利于儿童睡眠。偏食、挑食所导致的营养不良,睡前过饥、过饱等,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食物过敏更会对宝宝的睡眠造成干扰。总而言之,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睡眠昼夜节律的形成,父母要注意喂养的科学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