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语”单词——便秘、腹泄
释义:便秘多见于人工喂养宝宝,多为饮食不当、饮水少所致。宝宝大便困难、干燥、呈颗粒状,往往几天才大便一次,还会出现腹胀、不安等表现。对于便秘的宝宝,家长可以适量喂食益生菌,以缓解便秘的痛苦。此外,添加辅食后的宝宝,可每天吃些苹果泥、香蕉泥等。
腹泻多见于秋季,多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大便次数多在每天10次以上,呈水样、量较多。由于腹泻丢失水分多,常常出现脱水表现,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小便少等,宝宝还可出现精神不振、吐奶、不吃奶等表现,家长应带宝宝及早就诊。另外,如果宝宝大便中有泡沫,往往是肠道感染;大便中有奶瓣,往往是消化不良的表现;大便中带血可能是更为严重的疾病(如肠套叠),父母要学会观察,及时发现隐情。
如果宝宝反复发生腹泻或者腹泻迁延不愈,则可能是身体缺乏维生素A。因为维生素A的主要作用是维护消化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若摄入不足可降低肠道屏障功能,给病菌提供可乘之机,而腹泻的宝宝会丢失更多的维生素A,进一步加重腹泻。医学研究发现,维生素A缺乏与腹泻常互为因果,易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早期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可降低腹泻发生风险,对于易发生腹泻的宝宝,及时补充维生素A也可缓解病情。
“婴语”单词——呛奶、溢奶
释义:给宝宝喂奶时,可能会出现呛奶、溢奶的情况。呛奶主要是奶流速度较快引起的,因宝宝吞咽不及时发生呛奶。专家建议母乳喂养的妈妈奶胀时可以用吸奶器吸出来一些,减慢奶流速度后再喂宝宝;人工喂养的宝宝要选择号型合适的奶嘴进行喂食。
溢奶主要是因为宝宝掌管食道与胃部的连接关卡——贲门的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无法紧密的阻挡奶水逆流回食道,或是宝宝在吮奶时吸入过多的空气进入胃部,打嗝时容易带出奶水,造成溢奶。宝宝2-3个月大时,贲门的肌肉发育完善后,溢奶的情形就会趋于好转。每次喂奶后家长应该把宝宝竖起来放在肩上轻轻拍背,直到宝宝打嗝后再躺下,这样就回减少溢奶的发生。
专家提醒各位父母,面对宝宝的各式“婴语”,家长应学会多方面观察和考量,平时多多积累各种“婴语”解读的知识,才能帮助宝宝成长发育,以便于在宝宝生病时,做出正确和快速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