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语”单词——肠胶痛
释义:宝宝不会说话时,有需求便会用哭闹的方式告诉妈妈饿了、尿了、热了等等,这是很容易分辨的。但是,有一种哭闹总是出现在傍晚或凌晨,而且不容易哄,这往往是由于肠胶痛造成的。在宝宝未满4个月时,其肠壁神经发育尚不成熟,肠道蠕动不规则、蠕动过快,容易导致痉挛疼痛。肠绞痛发作时,宝宝多以高分贝的哭声和握拳踢腿的动作来表达,家长可适当抱着宝宝进行安抚或是轻揉宝宝腹部,以缓和肠痉挛带来的疼痛。
“婴语”单词——夜惊
释义:如果宝宝在夜间总是惊醒,如同受了惊吓一般,此外还伴有夜间尤其是后半夜出汗、枕秃等表现,宝宝则可能正处于佝偻病早期阶段,是身体缺乏维生素D或钙质的信号。育儿专家提醒家长,宝宝身体缺乏维生素D和钙时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如夜间多汗、夜惊、哭闹都与植物神经调节能力失调有关。并且,在补充钙质的同时,补充维生素AD更为重要,因为人体本身对钙的吸收率并不高,如果钙质不能被宝宝的身体吸收,补充再多的钙,也都无济于事。
儿保医生往往建议家长从宝宝出生15天起,每天补充1粒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并且坚持到3岁,这是因为其中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使钙质更容易、更快速地被吸收进入血液并到达骨骼和牙齿,促进骨骼钙化以增加强度。此外,维生素A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细胞的分化,如果维生素A摄入不足,容易造成骨骺端成骨障碍,使孩子牙齿发育缓慢、不良等。
另外,不正确的睡眠姿势或者白天、临睡前过度兴奋,晚上睡觉时就容易发生夜惊。纠正的方法是白天减少宝宝的睡眠时间,培养宝宝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睡前过度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