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选择适合的孩子和家长
考虑到理想的拼养模式是把一群年龄相近,并在之前就认识的孩子们凑在一起,Sharon在她的Facebook社区组里发帖子,以保证募集到家庭一般是同社区的,再从中挑选年龄相近的孩子。这招还是满灵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问女儿学前班或是托管班里的父母,他们中的有些父母也想做一些新的尝试。
最开始Sharon的主要目标是全职妈妈,因为这些妈妈更需要用互助的形式以暂时获得“解放”。但随着招募进行下去,Sharon发现,双职工父母中,也有很多家长愿意参与进来,请一天或二天的假,用来交换其余几天的免费家庭日看管,还是很划算的。
但并不是来者不拒。我们必须考虑到家长的可靠性。有一年,有个妈妈明明答应好了要组织,其他妈妈都兑现了承诺,可轮到她时却失信了。可想而知,这样的家长是不会再与她合作的。当然,在过程当中,难保某位值班父母遇上急事,因此,组内成员得保持沟通,如果某个家庭因故临时取消了轮值任务,才能及时商量对策,包括接下来的应对措施、后备的人选和计划等。
3.建立基本规则
轮值妈妈作为具体活动的负责人,有时候也会碰到某个孩子太调皮捣蛋,以至于不服从指令,这时候,就得把这件事情报告给孩子的父母,和家长协商解决,看是否有必要继续参与。俗话说,丑话说在前,最终来参加的孩子至少得愿意遵守大家一起制定的规则,且和其他人合得来。
既然是规则,就得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安全问题一定是妈妈们更关注的问题,谁也不愿意看到孩子在对方家里出什么意外,所以,日间营一般采用“小伙伴机制”来保障安全,也就是当孩子们在组织者的家中时,每一个孩子都是二人搭伴制,一起参与活动,特别是在游泳池嬉戏。把孩子们“绑”在一起,相互监督,彼此照顾,不仅能让孩子从中得到协助,还能一起学习和建立友谊,也方便看护人掌控孩子们的情况。
同时,值班家长应事先把重要的个人信息写下来,例如紧急情况下的联系方式、医疗保险的信息、孩子对哪些东西和食物过敏等。有一次,Sharon就发现营里有个小女孩被虫子咬了很多包,轮值妈妈却没有得到提醒,得在出行前为女孩喷防虫水和涂防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