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妈妈怎么宠爱都不为过
在宝宝0-3个月期间,如果父母对婴儿反应及时而得体,这些孩子到8-12个月的时候,比那些父母反应不及时的孩子,哭得少多了。而且这些孩子(8-12个月)其他沟通方式发展相对要好,比如,脸部表情,手势,非哭声的发音。头3个月,父母对孩子哭声反应及时并作出孩子需要什么的正确的判断,孩子知道不必大声哭来吸引父母,也促进他们其他交流方式的发展。
3、4个月的孩子,在饿了的时候放声大哭;一旦妈妈靠近他,还没开始喂奶,宝宝就知道停止哭泣,这说明,在头几个星期里,他们意识到了妈妈的照顾行为,所以当妈妈靠近时,他们知道妈妈来照顾他们了,就停止了哭声。婴儿就是这么通过妈妈迅速、稳定、重复的行为来学习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安全依恋感的建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将来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目前,心理学界以及儿科研究婴儿哭声的医学界学者,主张对于婴儿尤其是0-6个月的宝宝,父母要对他们的哭声反应及时而得体,这种反应不一定就是抱--可以抱,可以过去和孩子讲话,唱歌,抚摸他们的皮肤,检查他们的尿布是不是湿了等等。
【小编总结】对于前面提到的“哭声免疫法“,许多妈妈都持疑虑态度,毕竟面对嗷嗷待哺的小宝宝,谁也不敢轻易用自己的孩子做实验,这要感谢妈妈们的母性本能啊。对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请以你的母亲天性放肆宠爱他吧,不要担心你会宠坏宝宝,毕竟对于一个充满无助感的婴儿来说,拥有来自妈妈的爱和安慰,才能满怀信心地信任这个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