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了不抱 不哭才抱?
编辑:yueer 出处: 妈妈网
对许多未当妈妈的人来说,孩子的哭闹简直就是噩梦,这种不分时间场地因为各种无法理解的原因而做出来的夸张反应,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不过,有一天真的当了妈妈,态度就会截然不同,面对孩子哭闹,当妈的首先做的肯定是迎头而上替娃解决问题啊。那么当宝宝哭闹,妈妈们该怎么做呢?

  质疑:违背天性,不利于宝宝心理发育

  这个冠以“美国专家”的说法,虽然被广为传播,但是同时也受到不少婴幼儿心理学家的反对。有网友搜出,帖子里提到的南加州着名的儿科医生JANE GU,其实是个华人,此人风评不怎么好。


哭声免疫被心理学家认为违背天性

  有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哭声免疫法因为见效快,让妈妈省心省力,曾在美国风靡一时,被哭声免疫法修整长大的孩子,后来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国儿童的幸福代价后,此方法终于被欧美深深反思和摒弃,这种方法的创始人约翰·华生也曾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

  约翰·华生曾经出版过《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这本书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实践,整整一代儿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在这种风格的教养实践中长大的。

  约翰·华生在学术圈名声大噪之时,他痛苦的大儿子雷纳却背叛了他学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家。也许是童年匮乏情感的创伤太严重,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纳。雷纳曾多次自杀,后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其前妻的二个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儿多次自杀,儿子一直流浪,靠华生的施舍才能生活。倡导并践行“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的华生家族,悲剧同样在第三代延续:华生的外孙女记忆中,妈妈沉默易怒,秘密酗酒,并曾经多次试图自杀,她自己也是酒精成瘾者,并多次考虑自杀。

  悲剧的种子其实早在华生童年已经种下。华生的父亲脾气暴躁,抛妻弃子,华生受同学欺辱,并因暴力行为而两次被捕。童年对爱的绝望,让约翰·华生倾一生之力,打造了一个“没有情感的程序化帝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