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的素质教育大纲 看完震惊了!

编辑:zhiban

  而《大纲》最后三条既实在又颇有意味。

  廿七、会运用十种以上的普通药品。

  廿八、要认识社会生活,并择一种构成社会生活之基本的工人生活,如,种蒲田者、瓦匠、木匠、铁匠……的生活,详细观察,并加记载,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基础。

  廿九、要学会游泳和撑船。

  另外,在“团体生活”部分,也有一些值得回味、借鉴的内容,如,“每日轮流做主席和记录”、“每日轮流烧饭和抬水”、“每年长途旅行一次”、“养鸡五对狗两只”、“捕灭蚊虫、并懂得蚊虫何以为人类大敌”、“征集社会的批判”等。

  看 到这里,我不禁想: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进了这样一所学校,经过五六年的素质教育熏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不难看出,以上这些细致、甚至琐碎的内容,无 不紧紧扣住开头的五项“生活目标”——即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和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其目的显然是想通过具体切实而又生动 活泼的教育实践,把学生真正培养成身心健全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透过这份《大纲》,更能看出制定者的良苦用心:试图由此来建构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 个人与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等的关系。而这样的教育,比之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无疑是大大地改进了,而且,我个人认为,它比今天有些地方倡导的“素质教育”更明晰、更切实。

分享到: